許復:黃牛飛問題持續 政府不應「積極不干預」

2019-05-07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COW1.jpg

「牛」 -- 我相信一直很受不少股民歡迎。但近日有另一頭「牛」,特別就讓香港市民怨聲載道,這頭「牛」名叫「黃牛」。

黃牛歷史早已存在,香港社會對此行為一向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為何現時為此事吵得沸沸揚揚?這是由於當下「炒黃牛」的離譜程度實在令人咋舌,比如鄭秀文演唱會握手位飛竟然可以炒高99倍至9.7萬。若說演唱會是一個社會應得的娛樂享受,「黃牛」的猖獗,便已使香港市民得到這種娛樂權利的空間受盡壓縮。政府此時不能再受制於「大市場小政府」的魔障,要以維護公眾利益作首要任務,好好整治香港的文化娛樂的售票市場。

公開發售的比例過低

公開發售門票被高價炒賣,與內部銷售門票比例過高有關。一般主辦單位傾向預留較佳位置的門票給予協辦機構、信用卡公司和贊助商等包銷,而近年的紅館及伊館表演場次的公開售票比例只有兩成,令公開發售的排隊購票者只能於近乎全黑的座位表作選擇,導致公開售票供應減少,間接推高炒價。因此,提高公開發售的比例是刻不容緩的。

炒黃牛組織負擔主辦單位風險

其中一個黃牛長期存在的成因,就是主辦方的默許。因黃牛能確保銷情,不論黃牛票能否轉售,對於主辦機構來說票房已定,風險在於黃牛自身。同時,黃牛票的銷情為主辦方將來舉辦演唱會的票價提供極具參考價值的指引。因此,業界(藝人本身除外) 對打擊黃牛的積極性不高,對此,政府應盡早考慮訂立《公平交易法》,規管經營者必須確保交易得以公平進行。在電子化娛樂氾濫的年代,觀眾對現場欣賞的追求本就對門票需作出很太的保障。

借鑑國外刻不容緩

現時,城市電腦售票系統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節目的統一門票發售平台,要更新購票技術來減低門票轉售空間其實並不困難。以美國為例,黃牛票常見於NBA比賽,主辦單位近年改用虛擬門票,使門票只能在比賽48小時前下載,縮短轉售的可能時間;其虛擬門票外,觀眾亦必須出示購票的信用卡來核對觀眾本人身份才可入場。香港人應用電子科技的滲透性極高,此舉並不會為他們帶來不便,但利用科技及行政手段來推出「變相實名制」,必定能有效在短期內打擊炒黃牛的行為。

如果政府長久「積極不干預」,等同縱容有違公平交易的行為,現在,恐怕「適度有為」才是市民的期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黃牛黨大幅提價以牟取暴利,是否似曾相識?這不就是一直以來股票莊家的其中一種炒賣模式嗎?

    寒柏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