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好事】長者口述歷史劇團 齊齊演活舊香港

2019-12-19
 
AAA

Cover.jpg

當年的九龍城啟德機場現今已變成了郵輪碼頭。一班老友記望著當年長長的跑道,將在觀塘海濱戶外劇場上演自己的真人真事。作為旅行社職員,英文卻只懂「YES」、「NO」、「GO」,如何協助初次上機的團友登記?如何在上機前買個寵物籠回來?過程中笑料百出,但笑中有淚,劇團希望透過戲劇,帶領觀眾重溫昔日港人的堅苦卓絕。

1.jpg

2.jpg

飛機已不再在香港城市樓群中低空升降。大家或許現在難以想像,當年為了「搵食」出埠打工與親人恍如隔世的心情。一班親歷其境的「老友記」今次就原汁原味地上演這份堅毅不屈的精神,他們演技或許未必如專業演員般嫻熟,但因為是演譯自己的年代,自己的故事,不論用詞或談吐卻更加活靈活現。

4.jpg

演活自己人生 長者稱排戲份外精神

其中一名參與演出的「老友記」香姐,11年前已參加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她經歷過石峽尾徙置區大火,1967年香港暴動,本身已是香港歷史故事的寶庫。她將自己過去盲婚啞嫁、在工廠打工、靠雜貨店老闆借錢買米度日等等一個個小故事提出出來,化成劇作。由她自己及一眾「老友記」演譯。

香姐說每逢排戲,她就份外精神,除了動手術,從不缺席。今次劇目《逆風行》雖然不是演譯自己的故事,但她說同樣開心。

5.jpg

年輕時無機會上學,香姐近年才在社區中心學習中文,能閱讀讀劇本。不過今次由於有英文對白,香姐都大叫台詞難背,「雞腸 (香港人俗語叫英文作雞腸) 我就食,不過英文我不懂。」在導演安排下,香姐獲安排作其中一名故事旁述。雖然今次戲份不多,但香姐說絕不介意。

7.jpg

12.jpg

「蝦碌」少不了 導演:「老友記」責任感強又細心

香港人無私,勇於接受挑戰,靈活變通的性格,在今次劇目的情節中充分反映出來。導演黃振輝說,尤其是上一輩在香港經濟仍未起飛,物資短缺下那種想盡辦法都去完成「不可能任務」的性格,在劇情中表露無遺。

「長氣」是普遍長者的特徵。由於故事是真實故事改編,「老友記」可能會花上幾小時,巨細無遺地交代經歷。製作團隊就要把它濃縮至一個小時,並加入更多戲劇效果。為求增加觀眾的投入感,演出場地選擇在面對著舊機場跑道的觀塘海濱,同時亦添加了不少與觀眾互動的元素。

黃振輝說,老友記的體力及記憶力,在排戲過程中當然是一大挑戰。但他們的責任心及細心卻是一大優勢。「他們好少遲到,遲到都好緊張,會立即打電話來,阿Sir唔好意思,車已去到甚麼站,就快來到。他們好認真。有時無需導演提示,他們伯主動講,當A君出來時,我是否應該可以做甚麼甚麼,好主動,好細心。」

11.jpg

老香港的分區併圖 不紀錄便會消失

早在2008年,中英劇團已與深水埗的社區中心合作,安排長者戲劇計劃,讓他們親身演繹自己的故事,成為全港第一個舉辦口述歷史的劇團。前年劇團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展開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並與8區社區中心合作,集合了全港240位長者,進行一連串演出。

計劃執行監製江倩瑩說,計劃重整了老香港不同區域的「併圖」。同時亦帶著一個使命,就是傳承上一代的精神,「獅子山不只是一個地標 一個地方,獅子山下的人是甚麼人?我們講的價值,主要來自這批人的經歷。如果我們不紀錄他們的經歷,這些文化,這些精神是會流失。一直做時,覺得這幾年要做更多,
因為60、 70年代的長者,目前都70 ,80歲。身體能力,記憶力都開始衰退。如果不趕快紀錄這段歷史,這段歷史是會消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