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癌症治療 公私合營是出路

2019-12-20
高達
學研社成員
 
AAA

ceef4c82-2ec5-40b1-93f9-2c688bb75151.jpg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 在 2018 年,癌症共奪去 14,446 人的生命,佔全港整體死亡人數約三分 之一。

癌症患者絕大部份都會在公營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在 2018 至 2019 年度,約有 139,400 名癌症病人透過醫管局以標準 收費獲得治療。 而據政府當局所述,粗略估 算公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的癌症護理服務比例約為 9 : 1。

大家都知道,香港的醫療水平在世界上居於前列位置。其問題所在者, 主要是公私營比例的失衡。由於沒有合適和合理的辦法, 分流負擔能力不同的病人, 造成大量本可負擔私營醫療的病人, 都湧到公營醫療機構。結果是令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處於爆煲邊緣, 醫護人員疲於奔命。2018年實行的自願性醫保計劃, 算是為解決此問題踏出了第一步, 但遠水不能救近火, 距離公私營的理想比例, 仍相差很遠。

而在癌症治療方面,情況更是嚴重。如前所述, 其公私營比例為9:1。這除了大大增加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之外, 亦降低了部份病人, 獲得最佳救治的機會。因為公營醫療機構, 由於是代表政府, 在治療手段、藥物應用等方面, 都講求萬無一失, 以致比較保守。一些先進的治療手段, 例如免疫療法、質子治療、電場治療, 和抗癌藥PD-1等, 因未能通過醫管局嚴格的審核, 暫時仍然未能在公營醫療機構採用。如病人希望在私營醫療機構得到這些治療, 卻需負擔極為高昂的醫療費用。在醫療保險未普及之下, 能支付者寥寥無幾。

醫管局有嚴格的審核程序, 一是由於代表政府, 萬一出了差錯, 醫死了人, 是極為嚴重的政治錯誤, 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這方面我們當然明白。而新療法雖可能有奇效, 但成本亦是一重大問題。然而這正好是理順部份公私營比例的契機。

現時在癌症治療中, 已經有小量的公私合作。醫管局已自 2012 年 5 月 起 實施公私營協作放射診斷造影計劃,為符合預設臨床條件的 特定癌症病人提供電腦斷層掃描和磁力共振掃描檢查。 政府可以考慮以類似的方式, 為附合某些條件的病人, 資助他們尋求在私營醫療機構中, 使用未有在公營醫療機構提供的療法。

舉例來說, 以筆者所知, 已經有私家醫院添置了質子治療和電場治療的儀器。政府如果資助兒童癌症患者接受這些治療, 相信香港市民大都會贊成。救人如救火, 生命的消逝是無可挽回, 政府如能踏出這一步, 相信市民必能感受到濃濃的暖意, 亦將轉化為對政府施政的支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