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疫情下,留給中國供應鏈的時間還有多少?

2020-02-25
 
AAA

131.jpg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在中國各地的企業和工廠中,挑戰也在同步產生,疫情對經濟層面的深層影響也在日益顯現。中國製造業所遭受的影響,已經逐步衝擊全球供應鏈,所影響的產業由首當其衝的汽車、航空領域等,進一步擴展至科技產業和普通消費品。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供應鏈體系深度嵌入在全球體系中,受疫情影響,跨國企業不得不啟用中國以外的備選供應商,這種避險的選擇將可能在疫情後常態化,使中國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鬆動。受此次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或出現轉移並有加速的跡象。

這一可能存在的趨勢令不少人擔憂:中國製造供應鏈會否在疫情後遭遇前所未有的變數?中國製造供應鏈未來該如何在危機中憑藉優勢和實力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疫情令全球供應鏈斷裂   跨國企業慌了

中國進入緊急防控狀態1個月,造成衝擊最大的恐怕便是全球製造供應鏈。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一出現供應鏈「斷裂」問題,全球跨國企業都跟着吃苦。目前來看,以汽車為代表的製造業、科技產業、日常消費品產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在各大製造業行業中,汽車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此次疫情風暴的中心湖北就是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僅整車廠就有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等10家,2019年汽車產量達到了224萬輛,佔中國總產能的8.8%。而且大部分集中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襄陽、十堰等。蓋世汽車研究所報告稱,全中國共有10萬家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鏈企業。這10萬家零部件企業復工難,帶來的停工後果是全球性的。

中國原定於2月3日開工的零部件廠第一次延期復工後,這種衝擊就顯現出來。「無米下炊」的韓國現代乾脆停工。2月4日該公司就宣布,因為在中國的零件製造商暫停生產,現代汽車在韓國的7家汽車工廠將停工。 現代汽車成了首個因疫情而停工的中國以外的整車廠。日前,英國積架路虎公司 (Jaguar Land Rover)也警告,受疫情影響,英國組裝廠不久後可能面臨生產問題,因其也使用中國製造零件。

疫情發源地武漢不僅是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半導體行業包括富士康(Foxconn)、和碩(Pegatron)、武漢新芯(XMC)和長江存儲等公司在武漢均有業務。受疫情影響的廣東、江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南也聚集着半導體行業的組裝基地。

這讓讓全球科技和消費品企業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重創。美國蘋果公司2月17日表示,今年首季的收入恐無法達標,因疫情抑制iPhone生產,也降低了中國市場需求。

供應鏈重要「代工」廠富士康也表示,疫情蔓延可能對收入產生負面影響,並對中國廠房復工進度「謹慎」看待,這將波及大批產品的正常製造。

越南方面表示,該國最大單一外國投資者三星已經大受影響。三星公司推出的新款手機生產可能因中國零件斷供而推遲,目前正考慮通過海運或空運進口所需零件,但是成本不僅將提高,還難以讓生產符合進度和需求。如果中國的疫情在接下來1至1.5個月內仍未受控,越南製造業庫存或將耗盡,會導致境內電視和手機產量的急劇下跌。

在消費品方面,美國消費者產品巨企寶潔(P&G)警告,疫情打亂了供應,也影響需求,可能對首季業績構成「實質」影響。中國作為寶潔的全球第二大市場,疫情之下零售店客流量顯著下滑,許多店關門或縮短營業時間。有些需求轉向網購,但送貨員及勞工人手有限。而寶潔在中國內地共有387家供應商,目前幾乎每一家恢復營運都有困難。

或加速全球供應鏈從中國轉移

而在目前防疫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受到重創的情況之下,也讓另一個話題浮出水面: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部分轉移,而此次疫情或成為導火索,加速中國製造業供應鏈經歷潛在危機。

據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報告指出,近兩年東盟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申請或承諾顯著增加,已說明供應鏈轉移正在發生。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跨國企業出於避險意識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可能出現加速製造業供應鏈轉移的趨勢。

實際上,自中美貿易戰以來,已有不少在中國有業務的跨國企業已計劃把部分生產遷移到東南亞,以減少對中國的過分依賴。

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中國既是重要市場,也是其設備的主要產地,但是為了進一步規避貿易戰風險,蘋果公司早在去年6月,已經着手準備重組其供應鏈,開始要求其主要供應商評估將15%-30%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對成本的影響。尤其是印度和越南是最被看好的智能手機製造產地之一。分析師表示,最快的情況下,蘋果將在未來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之前將其5%-7%的iPhone產能轉移到印度。

而隨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蘋果公司迅速改變策略,目前,蘋果正在計劃分散供應鏈,近日開始逐步增加在台灣生產的比例。並將多款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產品從大轉移至台灣生產,包括AirPods Pro Lite、iPad和Apple Watch。

蘋果公司並非唯一的例子,供應鏈轉移的趨勢或更加明顯。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的報告中指出,疫情可能加速供應鏈的轉移,跨國企業將採取「中國加一」的策略,尋找其他的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本田(Honda)以及韓國三星(Samsung)已經透露,受到疫情影響,將加快生產轉移步伐。豐田計劃把汽車座套的生產由中國轉移到日本或泰國;本田的供應商Ftech打算將制動器的製造由武漢,遷移到菲律賓。

路透社援引了上海美國商會近期的一項調查,該調查涵蓋了127家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調查指出,其中約四分之一的公司預計今年營收將至少下降16%,一些受訪公司表示,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他們正在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出去,並將更多的生產轉移到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地區。

敲響警鐘,中國供應鏈未來要以質量取勝

不過,在東南亞和非洲地區,雖然有不少國家的製造供應鏈近年來飛速發展,但是距離中國多年形成、完備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還有一定差距。

中國製造業產出約佔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之最。即便近期疫情當頭、成本升高、各類風險加劇,仍有兩大原因促使跨國公司留守:中國人口強大的消費能力,以及能夠生產最先進消費產品的工廠。從亞洲到北美、歐洲乃至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都由中國的消費和生產驅動。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受制於中國,因為離不開一條仰仗中國工廠提供很多中間產品和製成品的供應鏈。

同時,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由於全球企業在有些領域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程度很高,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大規模供應鏈轉移的情況則不太可能發生。拉迪認為,企業轉移供應鏈成本是昂貴的。如果部分企業在未來投資中選擇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他們將承受更高昂的成本,這會讓其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大規模的供應鏈轉移「不太可能發生」。

雖然從經濟學角度而言,中國供應鏈的大規模轉移在短時間內還難以發生,但一次疫情,也為中國製造供應鏈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在疫情吃緊的關鍵時刻,中國想要確保製造產業的穩定,保證供應鏈在全球佔據長期優勢,必須要防疫、復工兩手抓。尤其從長遠來看,更要注重供應鏈的高質量,才能在競爭中居於不敗之地。

一方面,控制好疫情當然是全國上下的第一要務。採取各種措施嚴防疫情的進一步蔓延,都是確保復工的必要前提條件。

在嚴峻的疫情之下,尤其應該抓住關鍵的時間節點,做好防控,為全國製造供應鏈的有序恢復做好準備。雖然截至2月21日,在23個已經公布復工率的省份中,18省份復工率超過50%,但要實現全面恢復生產的任務依然艱巨。全國能否將疫情初步控制,在3月實現全面復工,將是觀察製造業被波及的程度乃至疫情經濟影響的一個節點。而5月作為季節變化的顯著節點,也是秋冬季病毒進入傳播平台期的時間,則是另一個觀察時間。

眼下,這將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如何在這些關鍵的時間節點之前,持續加強防控,避免疫情反彈,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對於疫情給產業鏈的影響將具有很大的指向性。

另一方面,從中國供應鏈的長遠發展來看,不僅在疫情之下要確保順利復工,更要加大力度保證高質量的生產。隨着東南亞以及非洲等國家地區各類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這些國家憑藉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必將在未來形成與中國的競爭關係。在這些地區尚未形成成熟的供應鏈前,中國仍然保有人口、體制等等方面的巨大優勢,但這同樣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未來,中國供應鏈不能靠量的取勝,而是要在趕超在他們之前,做到再上一層台階的質量飛躍,以高質量這一要素作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供應鏈全球化的今天,產業鏈如何轉移從來都是市場多種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未來,不管是外部還是內部,影響供應鏈不利的因素一直都會存在,但是也需要時刻做好準備,未雨綢繆。中國想要繼續保持全球製造供應鏈中「一哥」的地位,就必須要在提升供應鏈質量下更大的功夫。

 

文章原刊於微信公眾號「超然物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