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讚頌還是反思,這是個問題

2020-04-02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02 at 14.17.08.jpeg

過去的兩個月,中國面對新冠疫情經歷了開場大比分落後下半場艱難扳平的戲碼。如今疫情受控,驚心動魄過後,國人的心卻亂了。現在到底是應該因前期的防控失敗而反思社會的問題,還是為後期的「戰疫」成功而讚頌國家的成就?

這種糾結體現在個人的心態。筆者不少朋友在疫情初期對政府失望至極,卻在後期國內救治有方、國外疫情爆發後回心轉意:「國外那麼慘,中國已經很好了」,「政府很強大,舉國體制優勢明顯」,「談反思是否太苛刻?」。

這種糾結也體現在社會輿情的撕裂。同一篇「方方日記」,可以讓其作者同時成為記錄民族災難的英雄和刻意宣揚負能量的「公知」;同一個「發哨子的人」,你看到的是國家疾控制度的失靈和關鍵人物的失職,而他看到的卻是危言聳聽的抱怨和發泄。

此次疫情可以說是中國這種複雜社會心態的集中體現,左手是強大的政府及其治下日益發達的國家,右手是發展中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讚頌還是反思,這是個問題。

其實,糾結大可不必。很多宏大的事情都可以用簡單的常識去思考,治國也如是。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引用老子所講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小時候誰都犯過錯,誰也都改過錯,父母當然會讚許你的誠懇,但一定更重視分析錯誤,避免你重蹈覆轍。但同樣的道理主角換成國家或政府,為什麼就變得有爭議?

當然,我們一定要感恩在疫情中為國拚命的醫務工作者,制定戰略的傳染病學家和所有執行防控措施的工作人員,等等。但感恩頌德不應該淹沒反思的聲音。

反思不能淺嘗輒止,必須徹底

2003年的沙士過後,中國建立起了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按照國家衛健委的說法,全國任何地方發生傳染病從發現到上報國家疾控中心,平均時間可由5天縮短為4個小時。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進步,也是反思的成果。然而反思的不徹底讓17年後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根據2017年中國工程院發佈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全國食用野生動物產業從業者約626萬人,產值1250億元。可見作為病毒溫床的野生動物產業鏈,在這17年間從未斷絕並愈發蓬勃。而疫情爆發地華南海鮮市場也如當年廣東的街市一樣,衛生條件極差,違規處理野生動物。歷史重演,再次爆發傳染病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全套劇情中,最似曾相識的是疫情爆發前我國體制強大的慣性,任何社會議題都不能與之抵觸。在這個政治邏輯下,即便危機已出現,沒有最高層喊停,所有不和諧因素都將被壓制。於是,在早已發現人傳人證據後,春運依舊如常,武漢依然在擺萬家宴,湖北繼續開兩會,直到捂不住了才付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代價採取強力措施,這和17年前的狀況如出一轍。

鍾南山團隊分析表明,如果能早五天採取社會隔離措施,感染人數能減少三分之二。而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就已發佈通知證明發現傳染趨勢,1月7日國家疾控中心已分離出病毒毒株,同期已有數個醫務人員感染病例,1月10日我們已知曉病毒全部基因序列,直到1月23日才正式採取措施,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是這場災難過後中國必須得到的答案,我們再也承受不起同樣的悲劇第三次發生。

社會需要共識

任何社會都需要共識。疫情過後,反思應該成為全中國最大的共識。

多難興邦。沒錯,偉大的民族都是遭受無數災難洗禮後變得強大。但我們不應混淆概念,天災的確帶來歷練,而人禍一次都嫌多。

除去糾結的心態,一種強行合理化自己認知的社會心理也在暗中作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要讓人承認自己錯了是一種非常痛苦的心理體驗,於是人們更希望尋找一個理由合理化他們的想法,進而從負面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在中國越來越多人傾向於把自己的成就感和尊嚴感與國家捆綁的今天,反思國家的問題會帶來集體痛苦,必然遭遇反彈。

國人應該自信。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與其為國家遮醜,直面問題反而會讓國家更強大。如果你真心愛國,為中國驕傲,你也應該會認同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不是苟且偷生。反思才是告慰死難者的最佳儀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