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芷淵:疫情新契機,非接觸經濟迎風口

2020-04-25
黃芷淵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1125845152_15866874133221n.png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初,香港出現「口罩荒」,市民甚至通宵在實體店外大排長龍搶購口罩,令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慨嘆:「香港怎麼那麼落後啊!」如今,網購、送外賣、取快遞、紅外線測溫、遠程辦公教學等,成為疫情下香港的新常態。其他地區的人笑言:「香港人終於肯網購了」。

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產業造成嚴峻衝擊。不過,有危自有機。疫情籠罩下,令急速升溫的「非接觸經濟」衍生成產業新契機。

防疫轉型新破局 

2003年SARS一疫,令非接觸經濟初露端倪。移動支付、網購快遞、電商等借機崛起。人與人之間不需要接觸,足不出戶都可以開展日常經濟活動。後來的無人機商業、共享單車、網約車、外賣送貨、智慧物流等,進一步推動「互聯網+」發展形態,重塑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引領創新驅動發展。

新冠病毒疫情,無疑進一步強化非接觸經濟概念,催生防疫抗疫轉型的新破局。

不少地區的醫院採用無人車和配送機械人,配送餐食及醫藥物資;內部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臨床訊息採集分類,醫護人員無接觸監控病人治療情況。內地有醫院更推出無人商店,病人即使在病床上,仍可透過掃描二維碼完成線上付款,在無真人接觸下即可完成採購取貨。

社區管理方面,各地都利用無接觸監控測溫及人臉識別進行進出管理,包括機場、車站及商廈等,避免人員大規模聚集;內地有些小區更通過線上app統計居民生活需求,再進行統一採購及分發物資,既保障物資配送,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非常時期的龐大需求,也令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用戶急增。一些創科企業更推出VR看車服務、無接觸電梯按鈕系統等非接觸體驗,滲透覆蓋生活各領域。

[CropImg]e824b899a9014c08e62d9173b26a500e7af4f4ee.jpeg

後疫情契機:平戰結合

疫情期間,非接觸經濟主要用於「戰時」防疫抗疫需求,但不難預料,疫情過後,非接觸經濟仍會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一部分,令「平戰結合」成為新時代的新契機。不少地方政府也已將此列為城市規劃的一大重點,催生到家經濟、在線經濟、人工智能非接觸經濟等。

舉例而言,現在多地機場、火車站、社區等實施測溫進出防控;踏入後疫情時代,這些設備亦可實現跨場景、全場景應用,例如在地鐵、商廈等用作大規模人群管制,辦公室或學校進行智能刷臉考勤簽到,或在機場等交通樞紐配合人證票合一驗證等,既省卻成本,又便利使用者。

停課期間,不少學校採用網上教學,凸顯終端產品在線學習的重要性。一些講座課程也以線上直播雲講座模式進行,間接促進未來教育行業的轉型。疫情過後,實體講座課程亦可同時以線上線下直播形式進行,令備受地理因素限制的聽眾也可加入講座課程。

線上音視訊會議等需求普及化,必將帶動以伺服器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需求;線上即時醫療服務也能滿足非緊急輕症患者的診療諮詢需求;不少行業的線下門市店經營困難,疫情更令傳統模式經營雪上加霜;但在非接觸經濟下,電子商務平台銷售為他們提供了另一發展出路,更縮小地球村的時空距離。

shutterstock_1291282390.jpg

5G時代的新社會形態

如果說,4G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推手;那麼,5G必將是非接觸經濟的新興助推器。

新冠病毒疫情改變了人類既有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更加快非接觸經濟融入社會發展的步伐。隨著大數據、雲端、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發展,非接觸經濟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

5G時代下,新基建的興起必將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改變非接觸經濟產業鏈的固有生態。自動化生產、無人工廠、無人商店等傳統經濟產業,通通開始往無人化方向發展。5G的技術特性:高頻寬、低延遲、大規模物聯網,更完全滿足非接觸經濟所需,促使傳統運輸方式和商業模式加速更新。

疫情期間,非接觸經濟是一種需求;疫情過後,它則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經濟形態,將為經濟發展帶來不可預測的新發展空間。

過去,香港因為實體零售商店無處不在,民眾對實體店嚴重依賴,很多人都不喜歡甚至抗拒網購電商,令非接觸經濟發展一直落後於內地和其他地區。如今,技術革命已經來臨,非接觸經濟更應來了新風口,香港能否把握新契機,為未來發展謀出路,考驗著香港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一年,市民大眾難免出現抗疫疲勞,有關當局應善用互動地圖儀表板提升資訊的透明度,同時要持續優化系統,令資訊更全面和人性化,以穩定民心,增強防疫成效。

    鄧淑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