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成:去中國化談何容易

2020-04-29
黃漢成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
 
AAA

cnus1.jpg

2018年中,中美貿戰掀開了序幕,美國因害怕中國綜合國力日漸強大,威脅其「世界一哥」的地位,遂藉強徵關稅,企圖打擊中國的製造業,總統特朗普更「威逼利誘」在華設廠的企業把生產搬回美國本土,以增加美國人的就業職位,此為「去中國化」的第一擊;及至春節前,國內爆發新冠疫情,中央政府採取史無前例的封城措施,以遏制疫情於國內蔓延,武漢此製造業重鎮完全停擺,全球生產鍊驟然而斷,環球方驚覺對中國的供應鍊是如此的極度依賴,加上美國在政治上不斷向各國施壓,近日環球「去中國化」之聲音此起彼落,然而在商言商,「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作」,真正願意「去中國化」的企業,恐怕只是少數。

自中國加入世貿後,在土地和廉價勞動力源源不絕的供應下,不少海外企業開始在國內設廠生產,經過多年來的變革、改進和發展,中國已成為多項產業的重要供應鍊,小至衣服上的鈕扣,大至汽車的零部件,全球供應鏈大部份都是在國內生產,而且在生產技術、品質、多樣性及運輸物流等方面,中國已達至極高的水平,要取代並不容易,「去中國化」把廠房遷往別處生產,真是談何容易。

就以口罩為例,早前香港口罩奇缺,港人為了購買口罩而疲於奔命,為應對燃眉之急,政府推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口罩生產,有意見認為經此一「疫」,香港自家生產口罩或能帶動本地工業再次復甦,但計及生產成本,香港自家生產口罩長遠亦難以與國產口罩競爭,更遑論其他更高端的生產線!猶記得幾年前小型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創辦人汪滔說過,要製作無人機,所有零件都可以一星期內在深圳找到,如在香港,則花上多月時間也未必能做到,可想而知,國內生產線已坐擁強大優勢,生產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轉的大勢,各國各地只會發展自己的專長,加上中國之消費市場正在快速擴張,在國內設廠方符合商家的最大利益,有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精明的商人會否「去中國化」,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