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隆:台島最後政治家李登輝:台灣強人!民族罪人?

2020-07-31
吳志隆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7-31 at 16.27.03 (1).jpeg

「真的嗎?李登輝掛(逝)了?」是的,享年98歲的一代政治家,在經過多次被假傳死訊後,7月30日最終真的人生謝幕!作為一個跨時代的人物,李登輝恐怕是台島當今政壇上唯一堪稱「政治家」的人物,當他謝幕,島內只有投機的政客,再無追求實現自我政治目的的政治家。

昨晚偶然收到台灣朋友一問:「李登輝死了,你覺得大陸那邊會怎樣看?」我驚奇地反問了一句:「真的嗎?!」確認消息後,與幾個熱心兩岸事務的朋友交換了對阿輝伯的看法,然後31日上午看了兩岸四地的相關媒體評論,媒體紛紛用上「毀譽參半」、「蓋棺難定論」等標題,說明阿輝伯的一生足夠精彩:繼承經國遺志、推動台灣本土化、民主化改革、台島經濟起飛,但又推動台獨、玩弄兩岸關係、精日親美,致令台灣在區域政治上動盪不安,美日媒體稱他為「台灣民主先生」,華文媒體稱他為「民族罪人」,島內稱之為「強人」,這樣的精采人生,豈是評論家可以「一語以括之」?!

立場清晰 手腕多變

之所以稱李登輝為政治家(Statesman),筆者主要認為阿輝伯是有其明確的政治追求,且積極投入政治活動,且能產生重大影響力來推動自己的政治目的實現的人。他是可以超脫選舉束縛,執著追求自己「台獨」理想的人,也為了這個目標幻化出層出不窮的手段。而李登輝也成為日後歷史討論台灣不能迴避的一個名字。相比之下,他的後輩中雖也不乏將「台獨」口號朗朗上口的人,甚至有人自命「務實台獨工作者」,也不乏精日親美之徒,但在立場堅持上與政治手腕上,與阿輝伯都相去甚遠,更無法產生李登輝的政治效能,稱之為「台灣強人」應不為過。 

「民族罪人」也是不少評論者加給李登輝的標籤,這是因為李登輝的所作所為,如果站在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其動機並不是為國家、民族著想,也沒有兼顧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大福祉,若從此角度來看,稱他為「民族罪人」甚至「漢奸」都不為過!

但筆者需指出,要評價政治人物,必須從當時的時空環境結合該歷史人物的背景與個人意志,完整持平地分析,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因此,如果我們結合李登輝的背景與個人意志來分析,不難發現,用「中華民族子弟」的角度去看李登輝這個人,顯然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

出生在台灣日據時期的李登輝,雖然血緣上是中國客家人,也有個中文名字,但從啟蒙教育到京都大學畢業,接受的是完整的「皇民化」的教育,更曾更名「岩里政男」,就連瞭解中國也都是看的是日語版的中文書籍(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錄,2001),而兄長戰死沙場後也被奉入靖國神社。不難理解,若強求這樣的李登輝在情感上更親近中華民族,無異於天方夜譚。

歷史的偶然 台灣的命運

儘管他最後得以在「中華民國」官僚系統內晉身,並被蔣經國選為接班人,這當中或者有歷史的偶然,也因其視野格局、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對台灣的付出與用心,都在當時令他獲得小蔣的信任,甚至當今政壇也是許多人所不及的。但是,這都不能改變他的「日本身分」的認同。對李登輝來說,中文名字、中國人身分都是他在政治路途上可以運用的「籌碼」,與自身的身分認同、情感皈依,無甚關係。

日本新聞網創辦人徐靜波佐證了我的觀點,他作為少數親身在日本採訪過李登輝的新聞前輩,2007年曾當面問及李登輝,為何在執政台灣期間一方面只是汪辜會談,制定國統綱領,另一方面又積極推動台獨?李登輝直言,拋出「統一可能性」是向對岸示好,目的是在爭取一個台灣在政治上的喘息的機會以便「全力拚經濟」,也趁機結束國民黨內「反攻大陸」的幻想。而他也坦言,「九二共識」不代表我的真實立場,而只是為了滿足北京的願望,儘快結束兩岸的內戰狀態。由此可見,拋出「兩岸民族大一統」,也不過是企圖爭取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台獨」願望。 

當然,歷史走到今天,我們知道「台獨」已然沒有希望,因為「最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李登輝已然謝世,其繼承者缺乏他的格局、能力與眼光,最多將「台獨」當成口號喊一喊,以爭取在選舉中爭取某些選票,對兩岸大一統的歷史潮流,已無力阻擋。只是,我們若堅持用只用「中華民族」的唯一視角去評論一個從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李登輝,痛心阿輝伯為何不為中華民族謀福利,除了氣死自己,到底意義何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解除戒嚴、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開放探親及兩岸交流、推行民主化……,都是蔣經國的主張!怎麼這些種種德政,竟然成為了李登輝的功績?

    廖書蘭  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