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台灣教科書的去中國史情形

2020-09-17
張亞中
孫文學校總校長
 
AAA

105878431.jpg

了解一下,本年度開始,台灣歷史教育的情形:

一.整體篇名:中國歷史改為中國與東亞,或是東亞的歷史

二.章節調整:

1.從史前時代到春秋戰國,改為商周至隋唐時期的國家與社會。

2.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建立,改為商周至隋唐時期的民族與文化。

3.魏晉南北朝的分與合,改為宋元多民族並立的時期。

4.胡漢融合的隋唐帝國,改為明清時期東亞帝國的變動。

5.多民族並立的宋元時期,改為西力衝擊下的東亞世界。

6.明清帝國的盛世,改為晚清社會文化的調適與變遷。

三.刪減的內容:

1.考古發現、史前傳說與夏朝,湯伐桀、盤庚遷殷、殷商文明所有內容,包括甲骨文等等,武王伐紂、周公東征、制禮作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管仲,養士與平民崛起、蘇秦、張儀、呂不韋等人物。

2.楚漢相爭、漢武帝的經濟措施,王莽篡漢、光武中興、外戚與宦官、黃巾之亂,班超,兩漢的史學、醫學、科技成就及所有人物,包括司馬遷、班固、張衡、張機、華佗、蔡倫。

3.三國所有史事和人物,包括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曹丕,司馬炎、八王之亂,宋齊梁陳、梁武帝、清談與三玄、北魏孝文帝。

4.楊堅和楊廣,隋代的運河,李淵、貞觀之治、武則天、開元之治、安史之亂、楊貴妃、郭子儀、黃巢之亂、朱溫篡唐、唐詩和唐三彩,五代十國。

5.陳橋兵變、重文輕武、王安石變法、新舊黨爭,完顏阿骨打,宋徽宗瘦金體、宋高宗、畢昇、紙幣、司馬光資治通鑑、宋詞元曲及作家。

6.明太祖朱元璋的所有措施、明成祖“靖難”、張居正改革、東林黨爭、明思宗,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四書五經與八股文取士、宋應星、李時珍、明清的小說及作者。

四.增加的章節:

1.增加日本的幕府時代、黑船事件和明治維新,但是刪除洪秀全與太平天國、曾國藩與湘軍,俄國的邊境侵略。

2.增加晚清社會文化的調適與變遷單元,包括城市風貌與新媒體,家族與婦女角色的轉變。

3.彈性時數實施跨科的特色課程,而非歷史素材的補充,例如進行台北市中正區寶藏巖寺的地理實察。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台灣2024大選依往例應是落在元月,距今不到一年,結束農曆年假就進入選舉季。蔡英文此時改組政府人事,形同任內最後一局,但從已公布人事看來,絕大多數都是蘇貞昌「內閣」留任,且涉及爭議被罵翻天的部會首長幾乎都留下來,補進來的若非卸任縣市長,就是落選者,以及派系人物,並未讓人耳目一新。蘇貞昌看到這局面或也覺得走得很冤,先前檢討說「蘇內閣」是拖垮九合一選舉戰犯,最後竟只有他走,其他人都留下來。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