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影評】李美:又一迪士尼公主?兩頭不到岸

2020-09-24
 
AAA

mulan_live-action_remake_2020.jpg

《花木蘭》劇照

以戲論戲,《花木蘭》誠非坊間劣評般差,遠未至於不堪入目,惟這不代表電影精彩絕倫,大概只屬迪士尼一貫水準的中下游--最大問題,乃無法好好糅合東西文化,尤其硬將花木蘭打造成又一個迪士尼公主。

近年,迪士尼銳意將不同文化的女性,改造收編入迪士尼公主世界觀。由《阿拉丁》涉阿拉伯、《風中奇緣》涉印弟安人、《公主與青蛙》涉美國非裔、《魔髮奇緣》涉德國、《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涉蘇格蘭、《魔海奇緣》涉太平洋島國,到最近《魔雪奇緣》涉北歐等等,凡此種種,既擴闊了觀眾國際視野,更重要是擴大其在世界不同角落的賺錢能力。為了討好中國及貫徹女權,迪士尼選中重拍《花木蘭》並以真人版電影亮相,誠屬內外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宣傳海報只見劉亦菲所演花木蘭,不見有份參演的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國際巨星,足證本片如何矢志打造新中國公主。

只可惜,最後成品卻兩邊不討好、兩頭不到岸。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200723-mulan-disney-liu-yifei-ac-523p_57ab76957dd29c5d3e50fda606dc7558.nbcnews-fp-1200-630.jpg

《花木蘭》劇照

必須強調,《花木蘭》定位乃童話片,而非史詩片,故容許加入奇幻元素,亦未必完全緊跟史實。從打仗場面幾沒濺血,最多只見心中滴血,已見其「兒童適宜」程度。此外,電影一方面高舉中國功夫,如花木蘭居然懂得氣功,更完全跟寫實沾不上邊;另一方面,迪士尼還加入拿手的黑魔法元素,鞏俐的女巫設定就似極《黑魔后》......本片的東西夾雜、又或不東不西,實在可見一斑。

最慘的是,電影太多迪士尼味,以致中國味無掟企,導致故事嚴重失衡。首先,全片皆用英語對白,就連中國皇帝都講英語,已叫華人觀眾出戲,顯見本片更多是拍給老外自己睇。岔開一筆,迪士尼沒再如《Let it go》般食髓知味,今次未為《花木蘭》譜上新曲或大銷舊曲,則不排除是難取捨歌曲以英文抑或中文、以及以西方旋律還是中樂為主所致。

再加上,花木蘭縱保留原來基本人設,但也頗大程度地「公主化」。例如草原策馬時會跟小動物交好,就滿有白雪公主影子。而迪士尼新時代公主往往能撐起半邊天,常調的「勇敢」二字當然亦可套諸花木蘭身上,片裡還為加強效果,杜撰一幕讓她忠君地回京救駕、手刃入侵外族首領(李截 飾)。惟歸根究底,「忠」、「勇」以外,家傳寶劍上刻有的「真」,才是本女權片的真正主旨:他人既不應看扁女性,女性更應坦誠面對自己性別。較諸最後御賜的第四字「孝」,這無疑才是「代父從軍」故事的終極點題,惟戲裡幾沒講及她如何思鄉,尤其對比《木蘭辭》重覆了兩句「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將「孝」放到壓軸登場,實無改全片女權至上的「真」定位。將「真」與「忠」、「勇」、「孝」並列,顯然是迪士尼強行改造中國古代意識形態的僭建。

其實,花木蘭本就不太適合公主化。迪士尼公主的一大特徵,乃是不食人間煙火、常展天真笑顏,予人極親切的鄰家女孩或親生女兒之感;不過,身為軍人的花木蘭,受盡煙火甚至戰火的她,先天已不可能是仙氣少女,況且一直女扮男裝、偷偷從軍,亦令花木蘭必須表現壓抑、沉實……有曰劉亦菲演得不好,某程度是角色限制所致,實屬非戰之罪。

劇情與一般公主片之別,還在於沒有王子襯托。此角在花木蘭故事也先天出缺,安柚鑫所演的小兵肯定難以比擬。因此,電影反而從「大叔系」入手,花父(馬泰 飾)威中帶柔,董將軍(甄子丹 飾)英明神武,就連皇帝(李連杰 飾)原來都懂得氣,迪士尼自創繼而美化上述設定,正冀補充小兵男角的不足,但是,這始終跟理想中的白馬王子存在距離,並非花木蘭及觀眾可以作為愛情投射的對象。

《花木蘭》告訴大家,東西文化差異真箇很大,即使加入孝,加入鳳、氣,加入中國城鄉和地貌等,亦不代表西方電影人真正懂得中國。可以說,本片堪稱仍停留在「獵奇東方」的層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