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失焦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2020-11-02
張敬偉
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AAA

4343.jpg

這是一場相對正常的大選辯論,因為第一場辯論很糟糕,第二場辯論取消。儘管如此,這場於美國當地時間22日舉行的最後一場大選辯論,還是通過技術手段的「斷麥」,防止特朗普總統打斷主持人和拜登講話。

雖然兩位「辯手」的表現中規中矩,但成為焦點的卻是44歲的主持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克里斯汀·維爾克。她被媒體評價為打破了「2020年總統大選辯論主持人詛咒」,也讓首場辯論表現糟糕的美國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克里斯·華萊士「嫉妒」。

辯論主持人成為焦點,凸顯這場大選辯論的失焦。畢竟,大選到了最後時刻,特朗普和拜登的政策宣示才是重點;但基於首場辯論的混亂局面,美國各界的預期是場面上的正常,而非實質內容的對碰。這本身有些諷刺,而且由於支持雙方的鐵票已經投票,立場游移者還在躊躇。這場失焦的大選辯論,對大選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

市場反應的平淡,也可看出這場辯論只是應景。當然,這場電視辯論還是有勝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即時民調顯示,拜登以53%比39%的支持率贏得了最終場辯論;而特朗普則在上一場的28%的基礎上有所進步。由於在2016年,民調一直低於希拉莉的特朗普獲勝,也意味着民調並不那麼靠譜。有觀察家認為,若特朗普大選再次勝出,就是民意調查的徹底失敗。

故而,最後一場辯論未讓大選明朗化。詭譎的美國大選,前景依然晦暗不明。

伴隨着10月的結束,特朗普的「十月驚奇」也許就是他和第一夫人感染冠狀病毒。特朗普在「雞尾酒療法」之下,奇蹟般地重返白宮。但美國疫情依然深重,屢屢創出每日病例的新紀錄。美國的疫情死者也超過22萬人。特朗普「中招」強化其抗疫無能,他的康復也未能帶來好運。

如此「十月驚奇」被分析家誤讀和陰謀化。這意味着,疫情成為特朗普最大的硬傷,無論特朗普在辯論中或競選中宣揚自己「做得更好」,都難獲得美國人的認可,也會成為拜登的靶子。

特朗普若當選,抗疫依然是最大困擾。美國是全球疫情震中,若無疫苗,疫情難除;有了疫苗,也存在市場供應和價格等方面的難題。若急躁冒進,推出缺乏安全性的疫苗,更會造成美國社會激烈反彈。更糟的是,疫情不除,美國經濟就面臨不確定性,市場不穩,民意浮動,白宮依然處於火山口上。

從特朗普的個性看,他不會改變「美國優先」政策。特朗普連任,美國和西方盟國在貿易、安全上的糾紛會繼續下去。少了連任壓力,特朗普或更加任性恣肆,將繼續消耗美國在全球的軟硬實力。特朗普將把美國從民主世界的領袖變成全球公敵,導致「美國再次偉大」變成空想。

最可怕的是中美關係。美國對華的步步緊逼,已經從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特朗普最為倚重的國務卿蓬佩奧,更在全球範圍內打造反華戰線,並期望通過亞洲「北約」,實現對華地緣政治圍堵的印太包圍圈。繼續對華「新冷戰」,實現中美全面脫鉤。

全球都在擔心,第二任期的特朗普會繼續玩危險遊戲。中國也已經對特朗普失去信心,也作出最壞的打算。從經濟上的內外循環,到高調紀念朝鮮戰爭70周年,中國向美國明確發出了奉陪到底的信號。用魯莽危險的四年,毀掉中美40年構築的深度利益關係,特朗普可以任性,美國人卻不能糊塗。

特朗普連任,是美國民粹主義的勝利,卻是美國時代的悲劇,更會讓全球各國陷入在中美兩國選邊站的尷尬中。就此而言,無論西方世界還是美國的東方盟友,大多數都希望拜登勝利,即如2016年選擇押寶希拉莉。

若拜登當選,可緩解西方世界的焦慮。從大西洋兩岸到亞太區域,美國不會在貿易和安保上對盟友極度施壓,因為美國須要重塑在西方世界的負責任的盟主形象。此外,美國盟友和全球各國,也不必在中美兩國選邊站。美國對華「新冷戰」和全面脫鉤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也會緩解。

就中美關係而言,拜登明確反對特朗普對華貿易戰,也不主張對華全面脫鉤。當然,美國已經形成了集體反華共識,中美關係難以回復既往。而且,拜登拉起全球反華同盟的能力更強,對華帶來的壓力更重。但是,中美關係不會走向不可收拾的危險境地。

特朗普第一任期挑起的民粹主義,不僅撕裂了美國社會,也破壞了國際關係。垂垂老矣的拜登能否戰勝特朗普,難以預料,即使入主白宮,能否撥亂反正,也是未知數。

失焦的大選辯論不可怕,晦暗不明的大選結果更讓全球憂心。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其實,即使拜登亦是民主黨中的右派,若不夠右的,在民主黨的圈子裏也得不到支持。如果潮流是比誰更右,那特朗普應更有機會勝出。

    施永青  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