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財政預算案應如何應對疫情衝擊?

2021-02-11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2-11 at 11.18.08.jpeg

財爺密鑼緊鼓地準備預算案,並指明下個財政年度的資源分配的重點,放在「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但是即使議會中已經沒有反對派,建制派不少議員和政界人士,還是對政府的做法感到不滿。香港目前在政治、經濟和民生上的考驗,單靠庫房的財政資源絕不足夠,而且今年預測儲備將近一步縮減,筆者認為政府需要改變既有的思維,要大膽創新推動發債以應對未來幾年的經濟低潮。與此同時,政府亦應該善用儲備、支援中小企和受打擊的行業,以及收窄貧富懸殊,並幫助廣大市民度過難關。

首先,今年的主題應該是讓市民看到希望和重拾信心。財政年度政府可考慮豁免全港打工仔最多五萬個人稅項,讓強積金供款人士提取不多於三成的強積金,與廣大香港市民重新出發,一起捱過仍未解決的新冠疫情。

第二,歷年來投放在創科的資源不少,也有不少初創公司在科學園起步。但是我們在大學、中學培訓人才的力度不夠,人才還是落後於周邊地區。筆者認為創科局及教育局可以推出新的獎學金,鼓勵學生選擇創科相關的學科,在內地、海外進修,然後必須回港工作三至六年。這樣可以慢慢培育起創科的人才庫,結合硬件的基礎,這才有望把香港科研給真正發展起來。

第三,而且因應疫情,不少中小學教育都轉為網上授課,學校和老師也需要多些資源提升教學設備,不論是地理,物理,化學科等,如果多加入3D元素,AR程式等,有助學生更有效掌握知識。有了多方面的資源投入,香港才不會再度錯過DJI,也能夠慢慢孕育出屬於香港的Tesla,蘋果,Zoom等科技公司。

第四,工程項目和基建不能停,但以目前的預算推展的話,會為庫房造成不小的壓力,也影響儲備。筆者建議政府應適度加大發債,並多推動公私營合資基建,避免影響工程進度,也能確保建築、工程和規劃等就業。

最後,我們認為政府應加大力度在大灣區尋找合適的公司去鼓勵年輕人北上就業,累積經驗,同時也持續撥款給中小企,中小企為香港提供了超過120萬就業就會,佔香港總工作人口近45%,讓他們能夠走過今年的疫情,是穩著經濟的重要舉措。如果再多的中小企倒閉,香港失業率持續上升,再多的現金分享也救不了經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