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濤:「愛國者治港」以後 社會變革才是真正難關

2021-03-09
文濤
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1111.jpg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其中一項議程,是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將「愛國者治港」制度化,杜絕「反中亂港」勢力通過選舉進入立法會。這議程公佈後,香港社會的聲音不斷,有些認為做法恰當,亦有認為是「用藥過猛」,擔心會影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

自從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後,中央推出了多項政策,包括制訂《港區國安法》,取消部份「反中亂港」議員資格等,加上今次完善選舉制度的議案,可以在政治層面完成為香港特區「從亂到治」的工作。可是,「愛國者治港」之後,香港社會由回歸以來所沉積的深層次矛盾,仍然未有得到解決,日後的社會變革政策將是「愛國者治港」落實後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最大考驗,倘若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得不到解決,只會令香港市民對於「愛國者治港」產生不滿,最終反而令「增加民族認同感」、「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等目標變得遙不可及,甚至埋下較2019年時候更為激烈的衝突,令「一國兩制」無法「行穩致遠」。

現時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主要集中於:居住問題、貧富懸殊、階級流動性。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除了在董建華政府時期,以「八萬五」政策去解決房屋問題,可是因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疲弱而出現的「負資產」問題,令這政策「胎死腹中」後,就沒有再認真去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問題。

到了梁振英、林鄭月娥施政團隊就任後,深層次矛盾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之餘,市民覺得政府施政始終「以政治掛帥」,只積極於一些非急需的政治議題,例如國民教育、政制爭議、修改《逃犯條例》等。對於民生議題,例如增加建屋量、規管「劏房」等,卻沒有系統性、階段性的政策方案。即使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也只是非常長遠的發展方案,對於解決市民即時所急,接近毫無作用。

至於如何付香港年青人可以安居樂業,減少他們的怨氣,從而為提高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和愛護,更是乏善可陳,這也是為何年青人會容易被煽動起來,成為2019年的社會運動和動盪的主力。

「反修例風波」前後,社會上已有不同聲音要求特區政府進行社會變革,尤其針對住屋問題和年青人向上流的問題。今次通過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後,政治上應不會再出現激烈的爭議,又或者「反中亂港」勢力、「港獨」非法組織的煽動,局勢會變得和諧安靜。

倘若中央和特區政府未有利用今次難得的局面,推行社會變革,通過短、中、長期政策方針,令市民可以安居樂業,令年青人可以有更多「向上流」機會的話,他們便會對「愛國者治港」產生不滿,再進而對於大灣區發展、以至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和愛護,產生比以往更大的怨言和對抗,對於國家安全、國家利益,以至「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都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立法會2023年會期至今通過的24項政府法案,有三分之二在表決時,在席參與表決議員人數未到法定要求的一半,甚至有法案表決時只得11人在席。儘管無礙法案的法定效力,但八十多名議員,竟有接近六十人不在席,媒體稱之「小猫三幾隻」顯非浮誇,亦非苛責。

    沙千山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