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袁爺爺一路走好

2021-05-24
 
AAA

Untitled121.jpg

(中新社)

前天下午,湖南長沙市瀰漫著哀傷。當載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遺體的靈車緩緩駛出長沙市湘雅醫院,匯聚道路兩旁的民眾在細雨中反覆高喊:「袁爺爺,一路走好!」

很多人跟着靈車一路奔跑,沿途車輛也停車鳴笛致敬。長沙街頭送別袁隆平的景象,不亞於1976年1月北京民眾「十里長街送總理(周恩來)」。

5月22日中午1時07分,袁隆平因器官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當天上午,包括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內的媒體就發佈了他逝世的消息,結果被袁隆平秘書等人闢謠。就在網民紛紛譴責造謠者的時候,新華社下午證實他逝世。

袁隆平逝世的消息迅速佔據微博熱搜榜,短短幾個小時內,瀏覽量超過10億次,無數網民留言哀悼這位「讓人民遠離飢餓」的偉大科學家。

新華社下屬的《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建議為袁隆平逝世降半旗誌哀。文章說,袁隆平先生為全人類做出貢獻,他的去世是全世界的一大損失,建議以高規格的紀念,緬懷感恩這位老人。「如果我們以降半旗這樣高規格的紀念袁隆平院士,將激勵更多的追夢人付出畢生努力,凝聚中華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根據中國國旗法第15條規定,只有中國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主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可以下半旗致哀。

不過,昨天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中國國旗並沒有降半旗,有關為袁隆平降半旗致哀的文章,昨天在新華社官網中也看不到了。

迄今為止,天安門廣場還從來沒有為政治領導人以外的個人降半旗致哀。儘管袁隆平對中國乃至世界居功至偉,為他降半旗符合國旗法的規定,但官方似乎沒打算開啟為一名科學家降半旗致哀的先例。

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將於今天上午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屆時官方是否打破常規,為袁隆平降半旗致哀,還有待觀察。

不過,是否降旗,對一向淡泊名利的袁隆平,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無數人發自內心向他致敬,才是對這位老人不平凡的一生最好的紀念。

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每畝水稻產量只有250公斤左右,很難支撐人口的迅速增長。如今,中國水稻最高畝產已達到1500公斤,百姓徹底告別了飢荒時代。其中,袁隆平主導創建的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

袁隆平篤信實踐出真知,90高齡還堅持下田工作。2017年,他被查出肺部有問題,醫生要他靜養,但直到今年3月他還在下田。3月10日,袁隆平不幸摔了一跤,被送往醫院救治,終於告別了熱愛的稻田。

除了讓百姓不再有飢餓之虞,袁隆平受到廣泛愛戴,也因為他始終像一個謙遜簡樸、率真可愛的「大男孩」。他對待科研一絲不苟,自述生活中「不愛拘禮節,不喜歡古板,不願意一本正經,不想受到拘束」。

常年在田間活動讓袁隆平外貌酷似一名老農,其實他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過良好教育。

父親袁興烈曾擔任過小學校長,也曾在國民黨軍隊、政府謀事,在戰亂歲月輾轉多地。袁隆平隨父母先後在武漢、重慶、南京等地上學,1949年考入西南農學院。

袁隆平年輕時身體強健,擅長游泳,還會拉小提琴。據他口述,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時,差點參軍當飛行員,卻在走的前一天被取消資格,顯然因家庭出身失去了這個機會。但幸虧如此,中國才有了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大學畢業後,袁隆平被分配到偏遠的湖南安江農校去當教師,正是在這個不起眼的地方,開闢了雜交水稻的新天地。

袁母華靜出身於江蘇揚州大戶人家,畢業於英國教會學校。她從小督促袁隆平學英語,給他講哲學家尼采(Nietzsche)的故事,是袁隆平最感謝、最懷念的親人。2010年,80歲的袁隆平寫下一篇《媽媽,稻子熟了》,深情緬懷21年前去世的母親,現在讀起來仍令人淚目。

文中寫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划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穀子在陽光中噼啪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

如今,深受世人敬仰的袁爺爺也駕鶴西去,他將在天堂與母親重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