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滴滴美國上市國內遭查

2021-07-05
 
AAA

21 (1).jpg

中國網約車龍頭老大「滴滴出行」剛在美國上市兩天,就在國內遭到官方啟動網絡安全審查。一時間,滴滴被查的原因和前景引發各種猜測。

6月30日,滴滴在紐交所上市。與當年阿里巴巴大張旗鼓在美國上市不同,滴滴在紐交所掛牌相當低調,沒有敲鐘,也沒有慶祝儀式。

滴滴如此低調地亮相紐交所,或許是吸取了去年螞蟻集團上市失敗的教訓。螞蟻集團上市前,其掌控人馬雲過於高調,公開炮轟金融監管層,不僅導致螞蟻集團上市擱淺,也讓馬雲的聲望陷入低谷。滴滴創始人程維向來以「不顯山露水」著稱,不會忽視螞蟻集團的前車之鑒。加上滴滴近兩年負面消息不少,滴滴決策層和股東恐怕都希望這次上市不要引起資本市場以外的關注。

但該來的還是躲不掉。7月2日,中國國家網信辦發佈公告稱,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註冊。

官方選擇7月2日宣布審查滴滴,顯然要避開7月1日中共建黨百年慶典這個重要日子。但官方既然出手,並宣稱要防範風險擴大,要求滴滴停止新用戶註冊,顯見官方已認定滴滴存在網絡安全風險。

對於網絡安全審查,滴滴低調回應稱,將積極配合,在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網絡安全風險,持續完善網絡安全體系和技術能力。

被查讓滴滴衝上了熱搜榜。無論滴滴如何低調,也免不了輿論場上的飛短流長。

一些網民猜測,滴滴為了赴美上市,把中國的原始地圖數據給了美國,才導致這次網絡安全審查。

面對洶洶輿論,「滴滴出行」副總裁李敏在前天分別在個人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發文稱:「看到網上有人惡意造謠說『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數據打包交給美國』。和眾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一樣,滴滴國內用戶的數據都存放在國內服務器,絕無可能把數據交給美國。另外,相關惡意造謠者雖然已經主動刪帖,但我們堅決起訴維權。」

不過,李敏闢謠的收效不大。有網民指滴滴應當以公司名義進行闢謠,讓一個副總裁發佈個人聲明起不到澄清作用。博主@帝吧官微發文稱,滴滴的聲明玩了個文字遊戲,它說沒有交出的是用戶數據,但實際上對國家安全威脅最大的是流出地理道路數據,現在國家已經調查,還是等調查結果再說比較好。

也有網民為滴滴鳴不平。法律博主@談典看法發帖稱:「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不在少數,論道路地圖數據,滴滴顯然不如其他幾家專業做地圖導航的企業。惡意造謠可能涉及以下兩個方面的法律責任:第一,名譽侵權。第二,損害商譽。」

但受審查事件已給滴滴帶來重大損失。美國東部時間7月2日,滴滴股價開盤後大跌,一度跌逾10%,市值蒸發500億人民幣(約100億新元)。

按照有關法規,網絡安全審查在45個工作日內完成,情況複雜的會延長15個工作日。不難看出,在官方給出審查結論之前,滴滴股價會繼續受到影響。

有人質疑,官方為什麼不在滴滴上市美國前對其警告相關風險,而在上市後宣布對其進行網絡安全審查?滴滴方面又為何沒有在上市前與有關方面做好溝通,導致現在的被動?

這些疑問現在很難有明確答案。從大環境上看,中美關係已經並可能長期陷入低谷,美國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也加強了審核和限制,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已選擇回歸國內或在香港上市。滴滴選在此時到紐交所上市,原本就有不少風險,只是輿論以為風險會更多來自美方,不料滴滴先在國內遭受挫折。

滴滴會被查出什麼問題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這次安全審查不大可能威脅到滴滴的生存。截至今年3月底,滴滴在中國擁有3.77億年活躍用戶和1300萬年活躍司機,對就業和社會穩定都有很大貢獻。

至於滴滴用國內用戶數據向美國繳納「投名狀」的傳言,應該很不靠譜。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去年6月就已生效,像滴滴這樣的大公司不會沒有自查,也不會不和監管方保持溝通。否則,滴滴的生存就會有大問題。

滴滴前腳在美國上市,後腳在國內被查,或許表明官方不再鼓勵中國企業一邊在國內賺錢,一邊跑到美國上市,把利潤轉移到外國投資者手上,而是希望這些企業優先選擇在國內或香港上市,為國內大量流動資金開闢更多的投資渠道。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