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活出可持續人生

2021-08-16
 
AAA

232323 (5).jpg

榮譽種種,電影有金雞獎、金象獎、奧斯卡獎、金棕閣獎等,醫學、化學、文學、物理學等有諾貝爾獎;剛過去的熱門話題奧運會,其珠穆朗瑪峰榮譽,是運動員站上奧運領獎台,成為國家英雄,乃至世界英雄。

繼而高額的獎金,鋪天蓋地的祝賀,人人都在歡喜,仿佛成績見人有份。然後事情就過去了,熱情逐漸降溫,記憶隨之淡化。獲獎者從此各有各的人生,發展順利的繼續風光,不盡人意的凡人一個,最糟糕的,需要出售獎牌過日子。「零落成泥碾作塵」的人生,隔幾年就曝出一個,實名實姓的,還配上他們輝煌時期的照片,對比鮮明,令人咋舌。

運動員的青春燃燒得真是快啊!除非是當教練,如果以運動為職業,生涯特別短。不能比賽了該何去何從呢?當運動員把青春獻給體育的時候,同齡人正在課堂上學知識。

但是不要緊,驚人地發現,今次奧運會的獎牌得主們以業餘身份取勝的,比比皆是。自行車金主,奧地利的Anna是一名數學家,她教授的非線性偏微分課程,與自行車風馬牛不相及;女子極限單車金主,英國的沃興頓是一名職業廚師;帆船金主,英國的斯科特是地理學教授;中國首金獲得者楊倩,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在讀學生;加拿大華裔游泳金主麥克尼爾,是密西根大學的非運動專業學生。反正很多人是掏自己的腰包訓練,沒有花國家的錢,再說,在不少國家的財政預算中,也沒有這個支出項目。

日本拳擊手入江聖奈是一名大學生,奪金後被問及「會否繼續努力,爭取在下一屆巴黎奧運會上奪金」時,答曰,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奧運,也是最後一次」。

這話聽起來是多麼生疏!可知有多少運動員拿了一塊金牌又瞄準下一塊?還有多少人把青春獻給了體育卻沒有拿過牌,甚至連參賽資格都沒有?她再次獲獎不是沒有可能,可是完成了一個目標,轉而要成全其它興趣,下一個目標是開發遊戲。

香港的何詩蓓,游泳銀牌得主,她想當一名律師。除了游泳,詩蓓還彈鋼琴,「游水只是興趣」。當學校考試和世錦賽撞期時,她放棄的是世錦賽而不是校考,高考DSE成績35分,非常高了!在密歇根大學讀書時,學業游泳雙向走,也練琴。

中國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裡,演主角的魏敏芝,小小年紀成名之後想當演員,好在她聽了導演張藝謀的勸導,返回學校勤奮讀書,之後考上大學,之後獲得獎學金留學美國,學業有了,愛情也找到了。她最感謝的人,是為她撥亂反正的張藝謀。

讀書超乎獎牌之上,讀書超乎專業運動。說到底,要在讀書的基礎上全面發展。據本屆奧運會統計,有上千名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參賽的運動員,他們是美國各大學的非運動專業學生。以業餘的身份參賽,很多獲獎贏家都是這個背景!

十四歲的跳水冠軍全紅嬋,欣賞完她優美的跳水,我思考她走過的路。孩子在應該讀書的年紀從事了專業訓練,進步是不是單一了呢?是不是少了青少年階段應有的得著呢?面對措手不及的輝煌,願小小紅嬋有足夠的辨別力,有強大的抗干擾力,願她活出未來多彩人生。

人生路很漫長,怎麼走,要好好鋪排。當一條路走不下去了,得另有一條可走。可持續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運動健兒的鬥志、毅力的精神非筆墨所能形容,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對體育發展更加重視,投入更多資源,為香港培養更多體育精英。香港運動員,加油!

    黃錦輝教授  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