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 :中國經濟韌性的五大支撐

2022-02-09
 
AAA

52e2f6cc-9013-415f-a3b0-16ee8c16949e.jpg

2021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局面,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全年實現8.1%的經濟增長,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但下半年以來,伴隨多重衝擊交織,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三、四季度經濟增速降至4.9%和4.0%。展望2022,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如何?還有哪些支撐?結合當前的形勢看,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出口、外商投資、綠色投資、高技術投資、數字經濟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韌性的五大支撐。

一是產業鏈優勢支撐出口高增長。疫情以來中國產業鏈完備的優勢盡顯,在海外疫情持續反覆、經濟恢復供不應求等因素下,中國出口持續強勁表現。2021年出口金額3.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9.9%,創2011年以來新高。淨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率為20.9%,成為國內經濟的重要支撐。

2022年,隨着海外商品需求回落、供給側趨於修復,增速或逐步回落,但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存不確定、國際運輸瓶頸緩解尚待時日,預計2022年中國出口仍將保持較快增速,支撐經濟增長。

二是國內市場再度成為外商投資熱土。隨着疫情後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加之疫情後美歐貨幣政策大幅寬鬆,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持續增強。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超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9%。其中,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17.1%、19.2%,明顯高於平均增速,反映出引資規模和質量雙升特徵。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吸引外資。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並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列。未來,受益於國內超大市場規模、產業配套齊全、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中國引資還將持續保持高增,外資在人才、技術等領域溢出效應也將進一步釋放。

三是「雙碳」目標激活綠色投資新潛能。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21年10月末,國務院已發布《雙碳目標工作意見及碳達峰行動方案》,工業領域及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也已編製完成,中國碳減排計劃已步入全面發力階段。雖然「雙碳」目標約束下,短期將制約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產能擴張,但中長期來看將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綠色相關投資,為經濟帶來新增量和釋放新動能。

據測算,「雙碳」目標下,相關綠色投資將超100萬億元。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底,中央和相關部委已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如國常會決定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央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等,這些政策將帶動2022年清潔能源、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相關投資需求。

四是科技創新戰略推動高技術投資高增。2021年製造業投資表現亮眼,兩年平均增速從上年的-2.2%上升至5.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更是高達16.7%,計算機、電子設備等行業增速保持高速增長。

強化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將長期利好高技術投資。科技創新戰略導向下,政策面突出強調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未來將有更多資金流向高技術相關產業,2021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31.8%,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18.1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32.8%,表現亮眼。在高技術投資的支撐下,預計2022年製造業投資保持韌性。

五是數字技術發展鞏固數字經濟地位。近年來,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據信通院測算,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具體到產業層面,中國數字經濟在產業規模、科技水平、平台影響力、獨角獸企業數量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疫情更是加速了中國數字化轉型,以「互聯網+服務」為代表的新型消費迅速興起。2020年中國網上零售額達11.8萬億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432.2萬億元,高居全球首位。近期,《「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出台,為「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28地出台了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部分省份在「十四五」規劃中均要求到2025年數字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要超過50%。未來,在規劃指引和各地積極部署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更加全面高效,產業融合將進一步加深,推動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

資料:大公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