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馬英九將「不統不獨不武」改為邊備戰邊謀和,對兩岸關係立場後退

2022-03-21
劉瀾昌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
 
AAA

 W.jpg

眾所周知,馬英九的「三不」是他的兩岸政策的核心,「三不」就是「不統不獨不武」,現在他針對俄烏戰爭情勢,又有了新的說法,那就是「一方面備戰,一方面謀和」。筆者認為,馬英九非常清楚,台灣與大陸實力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台灣一定要避戰謀和,遺憾的是,之前他以「不獨」來避戰,現在的新提法,實際是「以備戰來謀和」。但是,這與蔡英文的「以武謀獨」又有何區別?反「獨」促統,才是台灣和平的出路。


馬英九日前出席中華戰略學會會員大會表示,提出俄烏這場戰爭給台灣的教訓。

第一,他認為美國出兵的機會不是很大。他認為,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政策就是,一是出售武器,二是提供情報,但是台灣真正出動美國軍人介入台灣戰事大概率不可能。美國讓盟友失望的故事並不少,從與台灣斷交、撤出越南的「西貢時刻」、撤出阿富汗的「喀布爾時刻」,再到「今日烏克蘭」70多年來「史不絕書」。

第二,俄烏戰爭讓台灣青年人平生首次見證戰爭的殘酷與恐怖。西方國家只提供烏克蘭精準武器,但是北約堅持不派兵援助,也不接受烏克蘭建議划出禁飛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無可奈何。第三,中國大陸的面積是台灣的266倍,人口是台灣的59倍,軍力是全球第三名,台灣是第二十一名。馬英九指出,兩岸綜合實力的差距,比俄羅斯跟烏克蘭的差距還要大得多。但台灣如果有人相信美國的「空白支票」,台灣恐怕會成為「唯一的輸家」。

第四,馬英九還特別指出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說大話,他說「美台建交」,但他為什麼不在國務卿任內做,而是要等到卸任一年多後,再以平民的身份來呼籲?第三,中國大陸的面積是台灣的266倍,人口是台灣的59倍,軍力是全球第三名,台灣是第二十一名。馬英九指出,兩岸綜合實力的差距,比俄羅斯跟烏克蘭的差距還要大得多。但台灣如果有人相信美國的「空白支票」,台灣恐怕會成為「唯一的輸家」。
最後,馬英九說到重點,台灣要一方面備戰,一方面謀和。要使大陸懂得如果魯莽用兵,遭遇到的情況一定會比俄羅斯更糟糕,而且將兩岸的仇恨長期化。

筆者認為,馬英九對美國大概率不會出兵的判斷,應該符合事實。事實上,解放軍的岸基導彈控制2000公里範圍,有效設置「拒止線」,美軍就算有心出兵也只有挨打的份。馬英九認識兩岸開戰台灣是「唯一的輸家」,更是正確無比。但是,他提出「一方面備戰,一方面謀和」,則是不正確的。

無疑,面對年底「九合一」選舉,馬英九的話有很大的選舉考慮,他的「謀和」基調,正是看到當前面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恐慌,台灣島內要求和平的聲音成倍增長。因此,國民黨在今年的選戰打「和平牌」,是非常有利爭取選民的支持。問題是,馬英九迴避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台獨必然導致戰爭」。國民黨應該猛烈抨擊民進黨各式台獨導致戰爭的邏輯因由,這樣也可以使到島內選擇和平的選民選擇國民黨,可是,馬英九卻說出「一方面備戰,一方面謀和」的邏輯混亂的話。


事實上,2008年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作為他競選大位的口號,重點也是用「不武」,來爭取島內要求和平的選民。這個口號的另一個策略考慮,是迴避「統獨之爭」來爭取中間選民,當時吳敦義還特地建議馬英九將「不統」放在前面。

事實上,「不統不獨」,也正是馬英九、吳敦義等控制國民黨的大佬的心裡話。這也正是如今國民黨變為民進黨「B隊」的歷史根源。
當時,馬英九的錯誤在於,「台獨必然導致戰爭」他是清楚的,但是他迴避了;「不統必然滑向台獨,與台獨導致戰爭最終殊途同歸」,他可能還認識不清。所以,馬英九使用「不統不獨不武」這種含混不清實際糊弄人的口號。

不過,那時馬英九還「不獨」,可是現在馬英九連「不獨」也不說了,直說「一方面備戰,一方面謀和」,你磨刀霍霍,還來「謀和」?這話怎麼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今日頭條》

 

 

延伸閱讀
  • 藍白政黨協商15日中午達成6點共識,雙方不再堅持全民調或政黨實力,而由馬英九、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各推薦1位民調專家檢視7日至17日各界公布的民調。會後台灣民眾黨主席、2024參選人柯文哲不再有早上到場時的自信,笑得很勉強,一旁的幕僚柯辦發言人陳智菡則紅了眼眶。

    中評社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