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從《華燈初上》看助人與教育之道

2022-03-31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3-31 at 10.44.24 (1).jpeg

(《華燈初上》劇照)

台劇《華燈初上》第三季終於在Netflix上架,引起網民新一番追看及討論熱潮。此劇之成功,不但因劇情懸疑、故事紮實、服裝造型和場景講究,更重要是每個角色情感也描繪細膩;特別是兩大女主角間的重重誤會、由愛變恨,更是刻劃得絲絲入扣,令觀眾嗟嘆不已。觀眾從兩個角色的關係,亦可學習到助人與教育之道。

林心如飾演的「羅雨儂」對楊謹華飾演的「蘇慶儀」情同姐妹,願意不計較地為對方付出。年少時,羅雨儂已出手教訓欺負蘇慶儀的人,到蘇被趕出家門、意外懷孕,卻無力盡母親之責後,更願意成為其子的母親,把子維當作自己兒子養育。她卻沒注意到蘇慶儀原來一直有心結,把羅的種種幫助,視為高高在上的施捨。

古語有云「得人恩果千年記」,受助者往往會感到「欠」了對方。羅對蘇的同情、幫助,卻不自覺把對方放了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如同一次又一次地對蘇說:你很可憐。人們往往不願被看成弱者,故我們同情、幫助別人時,很容易使受助者自尊心受挫。故一些城中富豪大張旗鼓,捐鉅款予慈善基金或團體,一心幫人,卻換來大眾一堆假慈悲、「做SHOW」等負評;父母為孩子安排升學、就業之路,卻惹來子女反感;若頻繁向朋友送禮、請客,也會使朋友感到不安,可見行善也要顧及對方的尊嚴。

怎樣的幫助才合適?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接以行動、物資或金錢幫忙,確是可更快幫對方解決問題,卻只能幫之一時。幫人的道理與與教師教育學生的共通之處,就是應盡量引導對方自己解決問題,讓對方感到被「尊重」。例如朋友失業,經濟出現困難,可先聽對方「吐苦水」,提供轉行或進修建議;再其次是例如自己人脈介紹工作,到最後關頭才考慮借錢給他。《華燈初上》的蘇慶儀正如被溺愛保護、過多的孩子,長大後只會埋怨父母對他保護太深、安排太周到,害他無法自立。

正如好的教育工作者,不單要教育學生知識,更要多指導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發掘自己的潛能和興趣。如今網絡發達,學生除了請教師長,要在網上找資訊也十分便利,渠道豐富;教師最重要的角色,是引領他們按自己的專長、興趣去學習、理解資訊,成為具批判思維、能實踐和論證知識的人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