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中國特色的既要、也要、還要……

2022-05-03
 
AAA

 shutterstock_620763482.jpg

薊燕春秋
在中國疫情多點暴發,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股市暴跌之際,中共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個要求,並在平台經濟、樓市等領域釋放一系列新的政策風向,立竿見影地拉升了股市,國內市場信心也明顯回升。

按說防住疫情與穩住經濟很難兩者兼得,但中國政治語境下,這兩者並不矛盾。實際上,既要、也要、還要,通常是中國高層決策的標準提法,可謂面面俱到,算無遺策。

比如對防疫,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乍一看,這些提法並不新穎,甚至是近兩年來的老生常談,但因排序不同,重點也就不一樣。比如,這段話中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但被放在了後面,它前面那句「要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就是減輕防疫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才是高層要表達的主要意圖。

上海疫情失控後,這個經濟大都會被迫封城,損失慘重,上海官方以前堅持的「精準防控」政策也備受各方質疑。一些地方官員猶如驚弓之鳥,一發現個別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就宣布封路封城,讓當地經濟和社會生活停擺,以免被追責丟了烏紗帽。此風蔓延,疫情或許能防住,經濟要穩住恐怕就成了空話。

對於疲軟的房地產市場,政治局會議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些說法似乎也沒有甚麼新意。「房住不炒」已經提了好幾年,這個定位本身並沒有什麼毛病。過去幾年,為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化金融化,高層強調「房住不炒」,督促各地推出各類限購限售政策,房地產市場逐步趨冷,房地產企業持續「爆雷」,資金紛紛撤離,樓市一遍哀鴻,拖累了經濟大盤。高層要保住今年5.5%的增長目標,必須出面救市。

因此,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其實就是支持各地「開口子」,給房地產市場「鬆綁」。
實際上,近來中國多地樓市政策已開始出現「鬆綁」跡象。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22年以來,已累計有近110個城市出台各類穩樓市的政策,包括蘇州、福州、鄭州、哈爾濱、青島、廣州等熱點城市,主要措施包括降低限購限售門檻、下調首付比率、降低按揭貸款利率等多個方面。

政治局會議明確放出「鬆綁」信號後,預計除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外,其他大部分城市的限購、限售政策都會明顯放寬,多數省會等二線城市的樓市或將迎來新一波樓市熱。

這兩年頗受壓制的平台經濟也看到了曙光。政治局會議表示,要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這幾句話看似平凡,其實蘊含了新的政策風向。2020年以來,監管機構推出一系列法規措施,對互聯網企業進行專項整改,遏止平台經濟競爭失序、虛假營銷、擠壓實體、個人信息泄露等弊端,加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受到各種擠壓,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中國互聯網巨頭股價大幅縮水,並紛紛裁員,平台經濟明顯受挫,成為市場信心缺失的原因之一。

政治局會議宣示要「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表明官方對平台經濟的整改將告一段落,接下來的重點將是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並出台支持平台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從上可以看出,儘管這次政治局會議和以往一樣,都是強調既要、也要、還要,但「要」的重點和方式已有變化。簡單地說,高層現在最想要的是穩定市場信心,穩住經濟,不能讓防疫將經濟衝垮。那樣的話,防疫也就沒了意義。

但防疫也不能不要,尤其在北京。北京將在今年下半年迎來中共二十大,如果疫情破防,不僅經濟社會損失巨大,更直接影響到二十大能否順利舉行。因此,北京在疫情並不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已開啟了全民不斷做核酸的封堵模式。除非北京疫情全部清零,這種模式恐怕要持續到二十大結束。

既要,也要,還要,是中國政治和政策語言的一大特色。至於能不能都要,還要看各地是否領會和抓住了重點,並將其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