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鳴:白鵝潭的酒吧不是蘭桂坊

2022-06-17
郭一鳴
資深傳媒人
 
AAA

 43.jpg

近日在報章讀到一條新聞,不久前廣州公布一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規劃草案,要在三年後(二○二五年)基本建成「灣區製造引領、全球資源薈萃;錯位互補協同、城鄉生態包容;文商旅體融合、嶺南文化突顯;自由便利流動、交向互濟共進;面向世界的數智化、時尚化、現代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原來在去年七月,廣州、北京、上海、天津、重慶五個城市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城市」,如果沒有理解錯的話,在今年四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之前,中央已對國內的消費市場率先作出規劃布局。去年消費支出對內地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百分之六十五點四,重要性遠超過投資和出口貿易。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實施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沒有被列入上述名單事屬必然,但特區政府卻不能對這份名單視而不見。據報道,廣州市的規劃草案提出,要以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優質商業投資商、營運商來穗,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重要集散地、新產品首發地,成為國際組織機構進駐、國際消費者旅遊購物、國際會議舉辦和國際賽事組織的首選地。值得留意的是,廣州市在「草案」中還設定多個學習和追趕的海外目標,包括廣州珠江新城和廣州塔周邊旅遊區要學倫敦、巴黎,建成國際文化旅遊消費中心,南沙、流花、礦泉市場、崗頂電腦市場等,則分別「對標」借鑒新加坡濱海灣、韓國東大門和日本秋葉原。相關報道的記者特別留意到,整份規劃沒有提及要學香港。其實筆者對此並不覺得奇怪,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香港對內地多方面的示範和參照作用,或已完成其歷史使命,香港是時候虛心向內地學習。

曾經,「再造幾個香港」是內地改革開放的目標之一,同聲同氣的廣州,曾經受到香港全方位的影響,從影視娛樂到衣着時尚、從經營銷售到金融投資。八十年代廣州珠江啤酒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廣告:「珠江啤酒,好嘢!」明顯有港式味道。但後來慢慢地,廣州的銷售和消費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個性,畢竟,廣州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而且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大城市之一。疫情爆發之前,筆者不只一次到廣州沿江路、白鵝潭的酒吧街和朋友一起喝酒消遣,同樣有音樂有搖滾有人喝醉,但感覺就是與中環蘭桂坊不太一樣,是另一種風情風味,一種屬於廣州本地的酒吧文化。

其實,不僅廣州,也不僅消費領域,香港模式在內地的影響力不及從前是不爭的事實。內地年輕人曾經為之着迷甚至瘋狂的香港娛樂圈,多年前已悄然群起北上掘金,融入內地娛樂界,近期TVB隆重推出的《聲生不息》吸引大批一線港星登台,主辦方之一是湖南電視台,內地一些地方電視台娛樂節目風靡全國,成為本港電視台借鏡的對象,一些內地電視劇在香港熱播受到追捧。下一個告別香港影響力的可能是房地產行業。香港曾經是內地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導師,從引入資金,到土地拍賣,從開發商賣樓花,到樓盤命名等等,香港模式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隨着內地經濟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特別是中央領導人明確指出「房住不炒」,香港房地產開發模式在內地似乎也快走到頭。反而香港要告別劏房,應該多向北上廣深學習。

講到吸引國際消費,香港早就已經是國際消費城市,但毫無疑問,廣州絕對有潛力有能力超越香港,成為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據報道,去年廣州GDP總量已經超越香港。在「修例風波」及疫情爆發之前的二○一八年,六千五百多萬人次的海內外遊客在香港總消費高達三千二百八十二億港元,相關數字創歷史新高。同一年廣州接待遊客達二點二億人次,當中入境過夜遊客為九百萬人次,旅遊收入逾四千億元人民幣。

隨着廣州這份雄心勃勃的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規劃逐步落實推進,未來恢復正常通關之後,香港「購物天堂」招牌的吸引力將受到考驗,如何與時並進提升競爭力是一個大問題。不過,與其擔心廣州和香港互相「爭客」,倒不如考慮穗港雙城合璧,甚至穗深港三地聯手,發揮協同效應,爭取更多海外遊客到大灣區消費。香港是自由港,貨品進出自由、資金進出自由,遊客出入境自由,這是最大優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大公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