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沛健:氣候變化如何引致傳染病

2022-08-16
梁沛健
埃克塞特大學地理系博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生態環境和林業學碩士
 
AAA

 shutterstock_1625951248.jpg

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世界肆虐三年了,全球死亡人數已經太多,很多國家都沒有再計算了。這個病毒大流行 (global pandemic),就像黑死病,天花,霍亂,西班牙流感和愛滋病毒一樣影響人類文明的進展。隨着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和環境影響日益明顯,我們有沒有想過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疾病的傳播呢?

氣候變化增加自然災害的頻率和嚴重性,這些災害增加疾病和病原體的傳播,繼而威脅着人類的生命。 2016年,俄羅斯西伯利亞 (Siberia)的炭疽病 (anthrax)爆發是由不尋常的熱浪觸發的,該熱浪融化了西伯利亞的多年凍土 (permafrost),並把伴有數十年前感染炭疽病的馴鹿屍體解凍。這炭疽菌爆發殺死了2000多頭馴鹿,並使100多人住院,其中主要是在靠近北極圈定居的游牧民族。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桿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炭疽芽孢桿菌是一種致命的細菌,會在皮膚上造成較大的損害。受害者通常死於其他併發感染。它以空氣傳播 (air-borne)的孢子 (spore) 形式出現,因此可以傳播速度極快,可以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q.png

氣候暖化和降雨模式的改變增加了其他新舊傳染病的出現率。瘧疾 (Malaria),寨卡病毒 (Zika virus),黃熱病 (Yellow fever)和登革熱(Dengue fever)等以蚊傳播的疾病對人類構成最大威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溫度升高攝氏2至3度將使患瘧疾風險的人數增加3%至5%,即影響數億人。

潮濕和溫暖的氣候(主要在非洲國家)使蚊子能夠在本來乾旱的地方生存。升高了的溫度和濕度使蚊子能夠在以前可能不能存在的高海拔地區生存。囓齒動物和蝙蝠等其他疾病傳播媒介 (vector) 變得更加活躍,能夠將其相關疾病傳播到更多地方。溫暖的氣候也改變了樹木和草的開花方式,增加了空氣中的花粉水平,導致花粉症 (Hay fever)增加。

人類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研究表明,在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現在一樣的情況下,南亞和海灣地區的溫度將達到35攝氏的濕球溫度 (wet-bulb temperature),這使當地居民無法居住。在此高溫和高濕度下,出汗會被抑制,導致過熱和中暑。其他與高溫有關的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衰竭,會嚴重影響老弱人群,尤其是在熱浪 (heat wave)期間;根據WHO的記錄,2003年的歐洲熱浪造成了7萬多例與高溫相關的死亡。高溫還會降低免疫力,使人類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鼠疫 (bubonic plague),也稱為黑死病 (Black death),在14世紀殺死了歐洲近60%的人口。鼠疫仍然沒有被徹底根除,偶爾會重新出現。鼠疫的最新爆發發生在2017年的馬達加斯加,造成171人死亡,2019年11月在中國北方有四人被確診為鼠疫。

w.png

黑死病首先由緬甸傳到中國再從中國中部經絲綢之路傳播到歐洲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 引起的,鼠疫桿菌在跳蚤中發現,然後傳播給囓齒類動物 (rodents)(如鼠類和兔類)和小型哺乳動物。據歷史學家和流行病學家認為,氣候變化使囓齒動物從亞洲北方乾燥的草原向西逃到歐洲人口稠密的地區。據信,由於蒙古在13世紀時征服了歐洲,當時騎兵的馬匹攜帶了被感染的跳蚤,從而加速了瘟疫的蔓延。另一項研究發現,疾病大爆發通常發生在有利於植被生長的溫暖和/或潮濕時期,剛好1350年代時氣候特別溫暖潮濕, 因此有利於囓齒動物種群密度的增加。

隨着人類跨國旅行愈來愈頻繁,疾病的傳播可以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傳播到另一個大陸。 2003年,沙士(SARS)爆發持續了四個月,影響了全球8000餘人,造成774人死亡。研究人員發現,該病毒的載體是馬蹄蝠 (horseshoes bat),在中國雲南省很常見。馬蹄蝠被確定為病毒的天然儲存庫 (natural reservoir),而病毒是人們在廣州的野味市場上通過食用和處理野生動物而感染的。

e.png

2013-2016年西非埃博拉病毒 (Ebola)爆發也造成了11 000多人死亡,這也與蝙蝠的處理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在埃博拉疫情中起一定作用。非洲的旱季緊隨着大雨,很多樹木結了大量果子。當水果豐富時,蝙蝠和猿猴會聚在一起吃,為疾病在物種間傳播提供了機會。研究還表明,一半的埃博拉疫情與進食野味直接相關。

2019年,非洲豬瘟 (African swine fever)影響了中國的養豬業疫情更波及南非,北韓,蒙古,柬埔寨和越南的養豬業。該病毒起源於1900年代初的非洲,並傳播到歐洲,然後再傳播到亞洲。豬瘟病毒由蜱 (tick)傳播,全球暖化令冬季變暖使帶有病毒的蜱得以生存和傳播繁殖。儘管該病毒不能感染人類,但由於需要控制疾病傳播,在中國已有超過4000萬頭豬被宰殺。豬肉價格急速上漲導致更多人可能選擇食用野味。更多人吃野味提高了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機會。

吃野味這個陋習很難改變,就算政府立例禁止也會有黑市交易。改變這個陋習要從小做起,教授小朋友善待動物,認識生態和環境息息相關,他們就會自然了解吃野味的壞處。大多數野味來自野外,狩獵野生動物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並造成生態災難;捕食者的減少導致獵物數量激增,更易造成病毒變種和交叉感染。

隨着氣候危機的惡化,人類將重新發現被認為已消滅的疾病和病原體。各國政府必須執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否則人類將面臨無法為之準備的疾病。我們應該視這個大流行為大自然對人類的一個警號。當大部份人也在家自我隔離,我們就給了大自然一個喘息的機會。例如減少排放污染物令到中國的空氣變得清新,和人滿為患的威尼斯重現清澈的海水。希望我們未來不需要病毒大流行也可以好好反思和恢復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氣候變化是影響全球的,沒有一個人能幸免,因爲我們都是住在地球。人類的文明和地球的健康息息相関,這個理論在中國文化稱爲天人合一,在西方就是蓋亞學説 (Gaia Theory)。我在此介紹一下蓋亞學説吧。

    梁沛健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