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完滿結束總決賽四強對壘 英華小學蟬聯冠軍

2022-08-16
 
AAA

圖1.jpg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8月13日(周六)假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大講堂舉行總決賽,四間晉級總決賽的學校表現出色,競爭激烈,最終由英華小學及拔萃女小學再度蟬聯,分別奪得冠、亞軍,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及啟基學校則分別名列季軍、殿軍。

圖2.jpeg

文灼非:比賽相當於一趟中國傳統文化之旅

總決賽在下午 2:30 分展開,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先生在致辭時表示,今年在第5波疫情下舉辦賽事挑戰重重,但在一眾機構支持及宣傳下,本屆共有67 間小學參賽,超過600位師生參與再創新高,感謝連續第二年贊助比賽的鵬程慈善基金、中原地產、伍絜宜慈善基金,在內地及香港慈善足跡廣泛的田家炳基金會,以及來自 13 間大專院校的中文、翻譯及傳播教授、學者擔任是次比賽的顧問及評判,特別是首席顧問何文匯教授,皆為中國語文及文化的大師級學者,陣容較往年鼎盛,還有各支持機構更是此次賽事最強大的後盾。 

文社長表示,今年很榮幸邀請到新任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擔任主禮嘉賓,蔡若蓮局長本科在浸會大學修讀中文,其後在中文大學先後取得中文教育碩士及博士學位,當上校長後致力推廣中國語文知識,是主禮嘉賓的不二人選。而連續第二年舉辦比賽,他認為學生最大的得益是能有趣地將中國文學史溫習一遍。他形容當年修讀劉大杰編著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十分枯燥,領略當中的精華並不容易。現在則有許多科技幫助學生學習,當中包括施仲謀教授新近出版的《詩詞欣賞與品德情意》,以輕鬆的手法介紹詩詞,施教授並捐贈十多本著作作為今年得獎學生的禮物。
他表示,近年多家大專院校積極推廣中國文化知識,特別是在施仲謀教授帶領下,教育大學先後出版了《三字經》相關書籍,也是此次比賽的參考讀物,相信同學讀熟後上陣就不需要擔心,也提升了閱讀的境界,像是走了一趟中國傳統文化之旅,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知識,甚至是國際關係,無形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學得開心,玩得開心,希望能藉由比賽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圖3.jpeg

蔡若蓮:歷史文化是我們的根,也是維繫民族團結的基石

主禮嘉賓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在致辭時表示,「腹有詩書」出於蘇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即熟讀詩書可以提升人的修養,由內而外流露出來。她指出,蘇東坡是她最喜歡的大文豪、書法家、政治家,對農業水利也有貢獻。他比莎士比亞早出生500 年,是當今最多人研究的文學家之一,足證中國文化有獨到的吸引之處,因此她自己也非常喜歡中文。蔡若蓮局長指出,「腹有詩書氣自華」廣為流傳並非因為蘇東坡的名氣,而是準確地闡述了讀書與個人修養的關係。除了積累知識,讀書也讓我們從別人的經驗中提煉智慧,領悟人生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下塑造我們的品性。現時全球每天出版的書籍眾多,資訊量爆炸,令人不知從何入手。而閱讀經典便是最好的出發點,因為經典作品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傳統美德的根本,當中的情意與哲理,是智慧的結晶。
她認為是次比賽建議的讀物廣泛,讓同學有機會涉獵這些語言及文化知識,獲益匪淺,恭喜晉身總決賽的同學獲得努力的果實,唯謹記不論名次,在國家歷史文化知識的增益已可終身受用,便是最好的鼓勵。她又引用《荀子・勸學篇》「學不可以已」,指出學習是無止境的,希望同學積累知識,養成習慣不斷進步。
她指出,除了經典,國史、國情、中華文化、國家地理、《憲法》、《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教育等都是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歷史更成為初中必修科目,同學可以整全的學習中國歷史,中國語文科的文學元素也蘊涵了中華文化精神和內涵,修身、求學、做人處事之道。近年,教育局更舉辦多項活動,以及向學校提供多元化教材,以活潑的方式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豐富同學的學習資源,她呼籲學校多善用這些教材,培養同學成為愛國愛家的人。她表示,歷史、文化是我們的根,也是維繫國家團結的重要基石。從小熱愛和重視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並浸淫其中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她感謝文灼非社長舉辦這次比賽,以及一眾顧問教授的支持。

贊助機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經歷定必終身受用白玉贊助機構鵬程慈善基金創辦人及主席鍾志平博士致辭時表示,作為觀眾參與第一屆「腹有詩書」比賽,對於問題的深度與同學的學問深感佩服,指出自己未能回答許多問題,從中看到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之處。他認為同學在過程之中必須學會欣賞這些知識,不論輸贏,定必終身受用。而「腹有詩書」並非煙花般一瞬即逝,勉勵同學日後繼續深入研究學問,並祝願日後鵬程萬里。
紫檀贊助機構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先生則表示,去年他懷着緊張的心情觀看賽事,問題十分不簡單,自愧不如,因此決定再次贊助這個比賽。他讚賞晉身總決賽的同學十分厲害,又感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支持。中國文化超過 5000 年,即使用50 年學習都只是其千分之一,足證中華文化的深厚之處。

紫檀贊助機構田家炳基金會董事阮邦耀博士表示,祝賀四所學校經過一番努力晉身總決賽,希望他們能夠發揮最高水準競逐獎項。他認為,中國語文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而中華文化和德育教育最終目標是塑造國民優質的品格,十分重要。為了貫切田家炳先生「育德重於育才」的教育精神,因此贊助是次比賽,希望老師及同學皆能從中有所領會,培養品德,成為擁有高尚品格、高雅氣質和豐厚知識、技能的明日時代公民。

大師級學者擔任總決賽評判
總決賽四強為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公會聖彼得小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潘銘基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蔡元豐博士及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陳瑞端博士擔任評判。總決賽繼續設有智囊團,各參賽隊伍隊長有權決定是否採納智囊團意見。文灼非社長感謝四位評判,他形容何文匯教授學問淵博,口才出眾。灼見名家曾訪問何文匯教授有關學習中英文及終身學習的道理,點擊率十分高,因而邀請何文匯教授擔任首席顧問及評判;潘銘基教授是何教授的高足,是中大培養出來的優秀學者,在儒家學說方面十分有心得;而理工大學雖着重理工科,但也十分重視中國文化,陳瑞端教授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文化;蔡元豐教授則學貫中西,對於教導外國人中文很有經驗。比賽在教育局長蔡若蓮局長、灼見名家董事會主席潘燊昌博士、灼見名家社長兼行政總裁文灼非社長、何文匯教授、潘銘基教授、蔡元豐教授、陳瑞端教授及一眾嘉賓與參賽同學合照後,正式開始。

四隊實力相當 比賽過程激烈
首先必答題環節,各組底分為 100 分,英華小學的學生齊心合力,在全部題目均答對下,以340 分領先,聖彼得小學、拔萃女小學及啟基學校則分別以 290 分、260 分及250 分緊隨其後。在搶答題環節,英華小學與三所學校的得分逐漸拉開,各隊同學都把手放在搶答鐘上,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搶答的機會。過程中有答案略有爭議,經評判現場討論後均獲解決,最終英華小學得 650 分,拔萃女小學得 410 分,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得370 分,而啟基學校得310分,進入挑戰題環節。
挑戰題環節容許智囊團代表上台與出賽同學作賽,令同學志氣更為高昂。四隊均只答錯其中一題,其餘均答對搶分,最終英華小學以 770 分掄元,拔萃女小學以530 分屈居亞軍,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啟基學校分別以 490 分和 430 分取得季軍及殿軍。

何文匯教授寄語學生 肩負弘揚古詩詞使命
首席顧問、評判何文匯教授總結四隊表現時指出,同學們作答表現均十分鎮定,但要做到「腹有『詩』書」,便要繼續努力。他以《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為例,指出古人寫詩十分簡單,只是依靠平仄格律,但是先賢卻以此創作了數以千萬計的作品。他認為比賽以背誦為主,但忽視格律就難以創作新作品,寄語同學要融會貫通。而廣東話等南方方言能與中古音對應,我們有學習優勢,但不應自滿,更應為祖國保存和弘揚古詩詞的使命,才得以「氣自華」。
本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增設教育獎及親子獎,鼓勵學校、學生與家庭三方通力合作,互相扶持。在潘燊昌博士、文灼非社長陪同下,蔡若蓮局長頒發教育獎予成功晉身 18 強的隊伍負責教師,以及向成功晉身 9 強的學生及家長頒發親子獎。由年初參選至決賽,參賽學生透過逾半年時間,努力不懈地堅持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及文化,最終 4 間學校突圍而出,進入總決賽爭奪冠亞季殿軍,過程精采萬分。比賽完畢後,本社將比賽精華內容及顧問學習中文的心得輯錄成書致送學校,並於全港書局發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