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鳴:往事與追憶

2022-12-02
郭一鳴
資深傳媒人
 
AAA

6387c0e3e4b03aa123868bca1.jpg

前天(30日)下午新華社發布消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享年96歲。網上湧現大量討論和評論,很多人自發悼念表達敬意,香港人對這位親自從英國人手上收回香港、為香港奠定「一國兩制」方針的前國家領導人非常熟悉和尊敬。江澤民生前四度來港,維港兩岸不少地方留下江主席的足跡,不少香港市民猶記得他的音容笑貎。

九七年七一回歸前夕,筆者徹夜守在編輯部,與在會展新聞中心以及其他各處採訪的同事保持密切聯絡,同時盯緊電視直播,在灣仔會展中心新翼,中英兩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交接儀式,踏入七月一日凌晨,英國國旗除除降落、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在《義勇軍進行曲》旋律聲中冉冉升起,江澤民主席站在主席台中央,親自見證中國收回香港的這一歷史時刻,這一幕歷史性鏡頭,載入史册,永遠留在每一個香港人、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25年後回想這一幕,依然歷歷在目。江主席在之後進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典禮上發表演講,強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香港開啓新的歷史篇章。

415SS2K1KHL._SX311_BO1,204,203,200_.jpg

筆者手上有一本內地出版的美國銀行家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所著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The Man changed China:The Life and Legacy of JIANG ZEMIN),這本書的英文版得到很多名人推薦,但筆者發現,該書第18章(1997年1月-9月「怎樣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呢?」) 對江澤民出席九七香港回歸祖國這一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的事件,竟未有任何着墨,只是提供了三幅當時的照片,包括江澤民在回歸前一天抵達香港、回歸盛典現場和在中英交接儀式上江澤民與當時英國的查理斯王子握手,這顯然不是作者的疏漏,而是內容取捨標準有問題。不過,作者在該書第21章(1998年7月-12月「我,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者」)中,講述了江澤民第二次到香港的活動。

hqdefault.jpg

翌年七一,江主席攜同夫人再度來港,出席回歸一週年慶典活動,並且主持香港新機場投入使用儀式,當天香港各大媒體的代表獲邀參加新機場啓用儀式,這也是筆者唯一一次近距離見到江主席,所謂近距離,其實只是在機場客運大樓遠遠望見行政長官董建華陪同江主席和其他主禮嘉賓,為這個耗資七百億的赤鱲角新機場揭開牌匾,當日典禮活動還有醒獅表演和歌手演唱等,儀式結束之後,江主席和夫人等一行在新機場乘坐專機離開香港。筆者至今仍保留當年出席儀式獲贈的紀念品。

mfile_1677851_1_20221130170022.jpg

2001年江主席第三次來港,出席「財富論壇」,翌年第四度來港,主持第二屆特區政府管治班子就職典禮及慶祝香港回歸五週年。江主席在香港會見各界人士,喜歡用廣東話「你哋好啊」與市民和媒體打招呼,顯得風趣親民。一些與江主席近距離接觸的香港記者,對他的鮮明個性留下深刻印象。江主席堅定支持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力支持香港抗擊金融大鱷,親筆寫下「香港明天會更好」鼓舞香港市民。退休之後,江澤民依然備受國際媒體高度關注,香港的電視台曾經發生誤報這位前領導人去世事件,這一切都已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WhatsApp Image 2022-12-02 at 12.04.46 PM (1).jpeg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稱江澤民是一位「被低估了的領導人」,其實,這可能是他的錯覺而已。庫恩寫《江澤民傳》冠以「他改變了中國」的書名,這個評價絕對不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稱江澤民是「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領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這本傳記的推薦者之一,美國國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格林伯格(Maurice Raymond Greenberg)說,「歷史不會忘記中國是在江澤民時代經濟上有了空前的發展。他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中國躍升為世界經濟大國。在他當政時期,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長足的提高。中美關係盡管起步艱難,但在江澤民任國家主席期間得到空前加強」。

謹以此短文,悼念這位為中國經濟發展和港澳「一國兩制」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領導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最近也有一些人批評「河水不犯井水」,認為虛化一國,是造成香港亂局之源。但「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新事物,是嶄新的實踐,是探索的過程,必須考慮當時提出這一口號的時空,不必過度苛求前人。

    李伯達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