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俊飛:港版淡馬錫宜三思而後行

2023-01-19
伍俊飛
中經文促會研究員
 
AAA

shutterstock_1274790634.jpg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表示,香港將成立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政府主導產業投資策略,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經濟發展。設立公營企業性質的投資公司,由政府牽頭參與市場投資,這一舉措的出台屬於香港經濟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一時間,享譽全球的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成為香港各界關注的話題。許多學者、議員、官員呼籲把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塑造成港版淡馬錫。然而,考慮到香港和新加坡社會情況不同,簡單複製淡馬錫是危險也是不可能的。香港特區政府對此宜謀定而後動,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資產管理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方式。

所謂「淡馬錫模式」,簡言之,就是政府控股、市場化競爭、公司化管理、國際化經營的公營資產管控模式。淡馬錫模式對香港特區政府未來擴大參與市場投資無疑具有借鑒意義。首先,在資本管理體制層面,通過政企分離,讓所有權與經營權完全分開,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其次,在治理結構層面,董事會有所為有所不為,規定政府企業之間的管理邊界,只對企業進行戰略性引導;第三,在公司經營層面,在全球範圍內選拔優秀高管,通過嚴格績效考核制度進行獎懲。

在學習淡馬錫經驗的同時,我們對其特殊性亦不可不察。淡馬錫是新加坡擺脫殖民統治後獨立自主發展科技和經濟的歷史性產物。新加坡獲得獨立後,為支持民族經濟、實現趕超式發展,李光耀主導興建了一批國有企業,大力推動新加坡的工業化。國有企業在新加坡佔領經濟制高點、獲得技術優勢、完成從殖民地經濟向工業化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65-1984期間,新加坡政府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和推動經濟建設廣泛發展國有企業。到1973年新加坡財政部已直接擁有26家公司,並持有其它33家公司的股份。此外,政府還通過新加坡開發銀行、國際貿易公司等機構間接持有70家公司的股份。當時新加坡國有企業涉及基礎設施、房地產、金融貿易、交通、製造、通信、軍工等領域,幾乎遍佈國民經濟各部門。為了對這些國有企業實行高效率管理和監督,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各類國有控股投資公司,其中就包括財政部投資控股的淡馬錫,當時主要投資金融、航空、電力和電信等產業。淡馬錫實際上就是李光耀民族主義強國思路的結晶。

新加坡長期推行有為政府,公務員精明強幹,又在管理國有投資公司時建立了一支橫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高級人才隊伍。淡馬錫董事會成員大部分曾有政府公務員背景,他們是既堅定維護國家利益,也瞭解如何獲得商業利益的人才之中的佼佼者。淡馬錫在 1974  年應運而生,接管由35家國有企業組成、總值為3.54億新元的投資組合。其後淡馬錫經歷了國有化、私有化、證券化、國際化等浪潮,其董事會和管理層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中久經磨練,習得如何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本領,創造出驚人的業績。2021年淡馬錫的投資淨值超過4,000億新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淡馬錫按新元計算的10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為7%,20年期為8%,40年期為12%。淡馬錫已經成為新加坡經濟增長的引擎和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的操盤手。新加坡能夠成為一個競爭力領先、高度發達、高度開放、充滿活力的經濟體,淡馬錫的國際化團隊功不可沒。

與之相比較,香港政府推出的投資管理公司完全沒有淡馬錫所擁有的龐大國有資產、核心技術以及工業化進程中培養的一流高級技工隊伍,在短期內也難以像淡馬錫一樣網羅來自本地和世界各地的優秀領導人才。香港公務員習慣於小政府模式,長於文牘,短於經營,而且本土主義情緒嚴重,國際視野嚴重不足。香港現有和曾有的政府資產,均偏重日常經營和提供公共服務,素來不重視戰略思維,而捍衛國家利益更是疏於錘煉。加上香港現有投資隊伍專業技能有待提高(比如今年強制性公積金虧損約24%,達到2,860億港元,即參與者人均虧損62,400港元;外匯基金今年首三季投資虧損2655億港元),所以香港能否在短時間內組建一支相當於淡馬錫團隊水準的隊伍,各方都對此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有鑑於此,為成功發展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設計應該綜合借鑒學習新加坡各類國有控股投資公司的模式,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淡馬錫。考慮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貨幣資金較多、固定資產和核心技術匱乏的實際情況,公司初期宜更多借鑒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發展經驗。從長遠來看,若要因地制宜思考不同於新加坡的破局之法,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宜努力建構本地比較優勢。如果公司利用香港匯集全球信息、遠程辦公方便、發展創新創意產業環境寬鬆等有利條件,在虛擬經濟、虛擬資產、開源軟體、科技研發、總部經濟、普通話影視娛樂等領域發力,那麼公司當可融合本港已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形成更適合實際情況的新興產業集群。相較於人云亦云地去發展沒有比較優勢的普通製造業,此舉不但可以有效規避土地、管理水平、製造業勞動力質素等劣勢,更能推動新技術革命從而帶來新的巨大機遇,在相關領域引領風騷,更有效地實現公營資產保值增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