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關注救生員短缺問題

2023-07-07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AAA

 shutterstock_71828587.jpg

炎炎夏日,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去泳灘和泳池消暑,尤其是到公共泳池暢泳,價廉物美,但原來個別週末和公眾假期的某些時段,個別公共泳池的各條泳線都會擠得水泄不通,更衣室同是人山人海,泳客需要輪候,而也有泳班租用泳線為學員習泳,更突顯了救生員值班的需要。

在泳灘和泳池服務的救生員,均需要考獲拯溺章,也需在晚上和假日輪班工作,而在政府服務的救生員,大部分是合約制,而部分更屬季節性合約,在沒有合約的月份,要另找其他工作維持生計。此外,救生員也面對私營屋苑會所泳池的挖角,流失率較高,當然,個別救生員只是過渡性臨時工作,部分更想成為消防員或健身教練,因為職業生涯發展和職業保障有限,個別從業員的投入度和熱誠不太高,而需要編更、維護泳池和水上設備的資深救生員,薪酬更是低於市場,要留住人才,管理公共泳池的康文署更需要檢視救生員招聘、遴選、訓練、工程定位制度,為轄下的救生員派定心丸,讓他們的工作更有保障。

近日,有大學也研發了人工智能系統,透過檢視泳客的泳姿、逗留水底時間和位置等,來判斷泳客是否有機會遇溺,減輕救生員的人手和工作量,也保障泳客的安全。當然,很多時候在拯救遇溺者,分辨泳客是否遇溺,還是只是閉氣練習或嬉水,仍是需要依賴救生員的專業、及時和經驗的判斷,人工智能可以在泳池盲點做有限度的輔助。

具閱歷的海灘救生員可以憑天氣、經驗、海上情況、魚群活動等,來判斷紅潮,甚至乎鯊魚蹤跡等,而且,即使人工智能能靠分析數據,猜測某處可能有泳客遇溺,但跳下水果斷救人的,必然是救生員和其他泳客,即時為泳客做急救的也是救生員,再者,若果有事故發生,也是由救生員作證和寫報告,救生員工作始終是服務行業,可見救生員的工作未必能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WhatsApp Image 2023-07-07 at 10.50.52 (1).jpeg

面對救生員人手不足,筆者建議,警務處和消防處可以派遣每名學警或消防學員,在畢業前派遣到各公共泳池和泳灘,客串做半天救生員工作,既能學以致用,服務市民,又能紓緩救生員緊張的人手,一舉數得。全面檢視救生員薪酬和待遇也是可行的方法,並參考私人市場類同年資的救生員的中位數;此外,對於較偏遠泳灘服務的救生員,不妨考慮發放額外交通津貼或燃油補貼;而在泳池停止開放的平日或時段,負責清潔泳池的工作,可以交給泳池駐場清潔工人,讓救生員可以更集中精神和時間在救生值勤工作。

反而,如果個別救生員因其他兼職工作而上班沒精打彩,署方則要認真作出檢視和處分,畢竟救生工作人命攸關,可沒有半分人為疏忽馬虎的空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