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醫藥反腐風暴卷了誰

2023-08-14
 
AAA

 shutterstock_717437125.jpg

過去一個月來,中國醫藥反腐風暴持續升級,幾乎每周都有大動作發生。

7月15日,中國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通知,指出要徹查醫藥領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中國衛健委7月21日會同多個部門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一周後,中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要求「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整肅醫藥腐敗。

隨後,至少20個省份表態將深入開展醫藥反腐,多地還公布舉報專線。8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醫療系統幹部落馬的消息被通報。據中國媒體統計,截至8月12日,全國至少有176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比2022年全年的88人翻了一倍。

儘管中國多年來持續開展醫療反腐,但此次反腐風暴的力度依然前所未有。除了此前常見的在採購藥品和醫療器械方面的受賄問題,以往被認為合規的醫療界學術會議、論壇和培訓班也紛紛延期或取消。

從醫院「一把手」、醫藥代表到葯企負責人,全受波及。中國醫藥上市企業股價最近一周也紛紛下跌。 這場力度空前的反腐風暴不僅震動醫療界,在民間也引發強烈的觀點對立。

過去一周,兩條關於醫藥反腐的新聞在社交平台上被熱轉。一條是中共廣東紀委監委網站的文章,指中山市一家醫院院長因收受近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560萬新元)回扣和賄賂被抓後,醫院採購成本和民眾就醫成本明顯下降,今年首五個月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多元。

不少網民對此拍手稱快,認為醫療蛀蟲導致的腐敗是加重就醫負擔的主要原因,要求各地醫院「都好好查一查」。

另一條新聞,則是南方某省會城市三甲醫院醫生向媒體披露,由於骨科和心內科使用的耗材和藥品量大,醫生擔心嚴查之下出錯受罰,因此近期相關手術量大幅下降,「過去可做可不做的手術,現在一律不做。」
這條新聞的評論區里,聚集了大批感同身受的醫護人員。有醫護披露,最近醫院的夜班費都被作為「違規補貼」取消,「貪得最多的是行政領導,跟着遭殃的卻是收入最少的一線醫護。」還有人說,基層醫務人員本就待遇偏低,「再這樣下去,公立醫院的醫生都跑到私立醫院去了」。

一邊是苦於就醫成本水漲船高的普通患者,一邊是無奈待遇每況愈下的基層醫護。雙方同樣遭受經濟壓力,對醫藥反腐的態度截然相反,凸顯出中國醫療體系的畸形現狀,也成為推進醫藥反腐要解決的難題。
派駐上海幾年來,我在公立和私立醫院都看過門診,體驗的確大相徑庭。收費昂貴的私人診所,環境優美無需排隊,醫生和護士個個和藹可親,有問必答。價格實惠的公立醫院,則是從早到晚都門庭若市,人多到診室門口需要保安來維持秩序。許多患者都是從外地遠道而來,醫生只得爭分奪秒多看幾個。於是每回和醫生交談不過30秒,就在後一個患者的催促聲中匆匆離席。

每回到公立醫院看診,都深感醫護人員不易,百姓看病太難,這樣的感受也有數據驗證。和發達國家醫院總支出中約六成用於醫務人員薪酬相比,中國發達城市醫院的醫務人員薪酬支出,僅佔總支出的三成左右。一個碩士畢業的住院醫師,第一年工資甚至每月不到2000元,遠低於市場行情。這導致「過度醫療」、「以葯養醫」等情況屢禁不絕。

shutterstock_1562123077.jpg

另一方面,過去三年的疫情加重醫療系統的財政負擔,持續推進的醫保改革更加大了醫院的盈利壓力。在醫院工作的朋友曾訴苦,因為超出醫保規定額度費用需要醫院自負,為避免虧損,各家醫院到了年底幾乎都是「手術能不做就不做,病人能不收就不收」,最終吃虧的還是患者。

這輪雷厲風行的醫療反腐,讓不少人聯想到兩年前的教育界「雙減」。在教培行業被套上重重緊箍咒後,課外補習依然存在,只是從地上轉向地下,成本更加高昂。轟轟烈烈的行業整頓在緩解「內卷」和降低養育子女成本方面作用有限,反倒導致大批年輕從業者失業,為如今青年人失業率高企埋下伏筆。

通過雷霆反腐截斷醫藥界盤根錯節的利益輸送網絡,的確能在短期內形成震懾作用,減少醫療體系的灰色收入。但如果不能剷除造成貪腐叢生的制度根源,讓醫務人員獲得與其付出和社會地位相匹配的薪酬,不僅難以解決長期問題,可能還會導致不必要的副作用。

這場醫藥反腐風暴還會升至幾級,目前仍不得而知。希望這場疾風驟雨不是來去匆匆,而是能找到標本兼治之道,讓醫護和患者得以看見風雨後的彩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既然中國在短期內又很難出現能代替現有體制的選擇,這種高壓的、震懾式的反腐就只能永遠在路上、一鬆懈就可能前功盡棄。至今,有的民眾對反腐成就已漸感麻木,緊繃氣氛也影響了官員的積極性,那就是當局需要承受的代價。它將對中國的發展造成什麼長期影響,只能繼續觀察。

    韓咏紅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