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中西醫協作癌症治療新進展

2024-04-25
 
AAA

 

20240425_研究結果顯示,化療期間進行電針治療,有助提高患者身體功能及多方面的生活質量。(醫管局圖片).jpg
研究結果顯示,化療期間進行電針治療,有助提高患者身體功能及多方面的生活質量。(醫管局圖片)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中西醫協作服務最近有突破性進展,有關服務目前已擴展至全港七個醫院聯網轄下26間公立醫院,共53個指定服務點。在癌症治療方面,更由過往以癌症紓緩為主,至去年9月開展「癌症治療先導項目」,中醫師可為接受化療的病人提供中醫服務,以紓緩及預防因癌症治療引起的常見副作用,例如周圍神經病變等症狀,對癌症病人而言是一大喜訊。

 一直以來,中醫和西醫各有治療上的優勢,西醫抗癌療效明確,手術更是早期癌症的根治方法;中醫治療則副作用少,能幫助病人改善症狀,增強體質。中西醫攜手合作,在充分溝通下以病人的益處為最大前提,在患者不同的治療階段發揮彼此所長,便能為患者帶來最大的裨益。

20240425_醫管局的中西醫協作服務已擴展至全港七個醫院聯網轄下26間公立醫院。(醫管局圖片).jpeg 醫管局的中西醫協作服務已擴展至全港七個醫院聯網轄下26間公立醫院。(醫管局圖片)

曾有一名患有卵巢癌的女士表示化療療程後出現手腳麻痺等症狀,在參與「癌症治療先導項目」後,我們中醫團隊與西醫團隊互相配合,為她進行針灸治療,令其麻痺不適的症狀得以緩解,失眠情況亦有好轉,從而使她的生活質素和體質均有所改善。

此外,我們一直重視以循證醫學研究支持中醫治療的果效。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與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數年前合作進行了一項針對大腸癌化療的前期研究。相關患者接受化療前會先接受評估,並在開始化療後,同步接受十二週的針灸治療,以減輕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選用的穴位主要以四肢為主,上肢穴位包括合谷、內關、曲池和八邪,下肢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陰交、太衝和八風。每次針灸前及完成整個療程後,患者都會接受一系列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化療期間進行電針治療,有助減輕患者腳部麻痺的症狀,以及提高患者身體功能及多方面的生活質量,同時針灸的可行性非常高並且相對安全。有關研究亦能成為以針灸紓緩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實證,有助推動循證中西醫協作發展,令業界非常鼓舞。

抗癌路崎嶇不平,療效是對病人最有力的幫助。隨著中醫及西醫在臨床服務中互相合作,以及共同進行循證醫學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中醫治療有助減輕和紓緩癌症患者的不適症狀。在中西醫協作服務不斷完善之下,展望日後中西醫之間有更多交流合作及研究成果,以造福更多病人。

 

20240425_遍布全港18區的中醫診所在地區層面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亦於指定公立醫院服務點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醫管局圖片).jpg
 遍布全港18區的中醫診所在地區層面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亦於指定公立醫院服務點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醫管局圖片)

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是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設有中醫學位課程的大學以三方協作模式營運。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設立於2007年,在區內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內科及針灸)和非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天灸、普通門診及專家門診等),亦於指定公立醫院服務點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

 撰文: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服務主任陳啟賢

77e161c0012a251cc74b2012317ea98a.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