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以客觀心態打破港人對內地迷思

2018-09-06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CN.jpg

2018年註定是大灣區年,中央成立領導小組推動大灣區規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都會在今年開通,正式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對於這種情況,有人歡呼雀躍,有人說想作嘔。我覺得這都是個人選擇,沒什麼好說的。作嘔的人不去,將機會留給想去的人,很好!

好似最近有個24歲的補習老師小潘,上個月在廣州約了輛滴滴順風車前往惠州,遭遇了敲詐勒索。她在網上公佈自己的遭遇,同時說以後無必要都不回內地,卻偏偏有人起她底,說她以前經常在網上發表反內地言論,說什麼「中國只有騙子是真的」、「試食大陸零食效果比瀉藥好」等等,有人質疑她是編故事抹黑內地,云云。

吳桐山自問不知道誰是誰非,也沒有興趣知道真假,只是覺得雙方都不要太玻璃心。內地多一宗網約車被騙被坑事件,不會令我覺得內地的網約車很危險,沒人說我也不會覺得很安全。有網民講嘢,只是一單趣聞罷了,認真就輸了。

不得不承認,香港與珠三角的物理距離近了,但心理距離有沒有近呢?絕對沒有。

本文不談政治上的分野,哪怕是生活上的點滴,香港人對內地的認識,都存在很多迷思。人的認知是很奇怪的,大部分人都不會很嚴格地信奉科學數字,而是會按照日常從身邊和傳媒接收的資訊,去形成一種模糊的感覺。這種感覺經過多次強化成為觀念,就會相對穩定,不容易改變。

例如每每說到內地的食物,好多香港人都會說「返內地食嘢好怕怕」。我姐姐是內地長大的香港人,但她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外甥是香港出生和長大,都會衝口而出說內地食物不衛生。我不禁好奇問他:「你十幾歲,回內地次數不超過5次,次次我都在場,你沒有在內地試過食物中毒或吃完嘢疴肚,點解會覺得內地食嘢好危險?你舅父我在內地走南闖北咁多年,我都唔覺。」年輕人甚至沒有想過自己這種偏見從何而來,反正就是很強烈地如此認為。

我算是穿梭香港與珠三角兩地的人,也跑過多年台灣新聞,碰巧我父母、家人很多從事餐飲行業,自己也在深圳做過餐飲生意,內地、台灣、香港的食物都進食過無數次。很公道地說,我不認為內地的餐飲衛生明顯比香港差,甚至從近三兩年的情況來說,內地一線城市的餐飲衛生標準,早已比香港高得多。

被思維定勢意識形態綁架

首先,比較餐飲衛生,要同檔次、同類型比較。從香港人的角度思考,在香港生活,除了在家裡吃飯,外出就餐,快餐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家連鎖快餐店,一家人聚餐可能去酒樓。香港人去內地旅行呢?你應該不會吃快餐吧,旅行多數喜歡逛夜市、吃小食。夜市的攤位和標準化的連鎖快餐店,其衛生標準有可比性嘛?你能說香港的夜市攤位的衛生比內地的好?很遺憾,香港現在已經沒有大型的夜市露天攤檔了,所以根本沒法比較。台灣倒是有不少夜市,不客氣地說,台灣夜市的衛生絕對比內地夜市的衛生差。

外出旅行,會比較容易疴肚,原因可以有好多,氣候水土問題、作息不規律、壓力因素等等。尤其內地很多地方都吃辛辣食物,平時不吃辣的香港人,去了內地疴肚正常到不得了,根本不能證明內地食物衛生差。

近年內地一線城市大部分的餐廳都以非常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包括全透明的廚房,哪怕不透明都會直播廚房內的情況,所有餐具都以蒸汽消毒,香港根本極少餐廳可以做到。我在香港就餐,遇上餐具有殘留食物,要求換餐具的機會,絕對比在內地一線城市高。

又例如醫療安全,傳統觀念都覺得香港醫療很先進,內地醫療草菅人命。還記得電視台某一次報道一條內地醫療新聞,一名男子在割包皮的時候被騙錢,主持人最後不忘加上一句:睇來在內地睇醫生都真係幾危險。大家的觀念就由這些片言隻語不斷強化而成。奇怪了,過去一年,香港發生多少宗嚴重的醫療事故?大家印象深刻的,應該有肝炎帶菌者鄧桂思這種,因為開錯藥連命都無。割個包皮而已,受害者絲毫無損,主持人都要藉機強化內地醫療很危險的觀念。鄧桂思如此悲慘,主持人報道的時候卻不會加一句「睇來係香港睇醫生分分鐘命都無」。何厚此而薄彼。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內地很好、網約車很安全、餐飲很衛生,我只是說: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很好還是很差,很多時候我們是被思維定勢綁架,再被意識形態綁架,從而形成了偏見,僅此而已。內地人口是香港的186倍之多,如果香港發生一宗醫療人命事故,那麼內地要發生186宗之多,才算和香港同樣危險。個別事件的意義僅限於事件本身,不能就此判定什麼。

社交媒體時代,兩個陣營都是玻璃心,互相攻訐,因此全球都陷入極端。是時候去反思我們大腦裡的觀念從何而來。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