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出席“第三屆中華國學論壇”開幕式致辭

2016-11-07
 
AAA

何志平_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jpg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很高興同大家相聚一堂。本屆國學論壇的主題是“中華文化:傳承與反思”,我以為我們應先反思,再傳承。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國家的魂,直接關乎民族命運與國家前途,本身就是硬實力。若說大國崛起靠經濟,強國講的是軍事,那麼偉大的國家必定有賴強大的文化實力。那年,九七回歸,我們期待香港會成為帶領中華文化發展的表率。

然而,香港從近年的“反國民教育”、“非法佔中”、“反大陸客”、 “港獨”思潮,直至近來青年議員的宣誓“辱華”,可謂文化撕裂、漢奸倡狂,整個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憲制危機。

一群90後,全是吃中華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區政府“奶水” 大的、受回歸後教育長大的新一代青年,為何會變成這樣的疑共、恐共、仇共、抗共乃至反共,甚至不惜侮辱國家、侮辱民族、侮辱自己祖先、而樂當賣國賊與走狗,以做漢奸為榮?

作為一個回歸後曾掌管香港公共文化的官員,我在檢討自己都做過什麼?一個學生,每日的生活當中,有1/3時間在學校,接受老師教育和同學交往;1/3時間在社會,與朋友聚會,接收傳媒的公眾資訊;剩下的1/3時間在家中,深受家長、父母家風身教的潛移默化。因此,學校、社會與家庭,環環相關。所以,這表面上是部分青年鬧事,實質背後支持、甚至縱容默許他們越走越遠的是周邊的老師、朋友、傳媒、父輩和前輩們。今天香港青年屢現問題,我們所有的人難辭其咎。歷任的政府教育官員、文化官員、特首,以及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甚至700萬的香港人,全部都有責任。文化不僅僅是政府的事、社會的事,更是大家共同的事。

說到底,這是一場“顏色革命”,也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心理戰、文化價值觀之爭奪戰。文化核心價值觀最為重要,它主導一切思想取向和選擇。這些年來,反華勢力從未放棄香港。他們透過各種手段不斷輸出及滲透西方的普世價值觀,默默地取締中華傳統文化,並教唆年輕一輩崇尚歐美,不斷批評中國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矮化政府及領導人。某些傳媒也故意放大突出當中矛盾,聚焦輿論炒作,以期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甚至對中國的制裁。

今天,我們反思:

第一,過往沒有把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現代化,5000年的傳統價值觀需與時俱進,活化再利用,很好地幫助現代人解決現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太過重視文化的符號和教育方法、手段,忽視了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教育的内涵與本質,導至傳統文化的精髓,多年來已被西方所傳播的表面價值給慢慢淘洗掉了;

第三,對象只針對標籤人物,忽略了其背後的力量和影響他們的群體,如青少年周邊的老師、家長、傳媒等。

那麼中華文化未來何去何從?

文化是包容,文化更是堅持。我們要接收新的現代元素,更要努力更新傳統觀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我們一直強調集體、團結、奉獻、義務、承擔、責任、慈愛與和諧,西方則信奉個人權利、個人成就、自由、平等、效率與公義。其實,這兩套價值觀並非互不相容,反而能夠相互補足、充實和完善。我們要全面發揮中華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特質,揉合西方文化。吸收別人的,也維護自己的,在擁有西方先進“價值”之餘,也有東方有容乃大的胸襟;並結合東西方“價值”,努力自主創新,既更新東方文化,也更新源自西方的現代性。我叫這個為「雙重的文藝復興」,既復興西方價值,更復興東方價值。

再過幾天,將是孫文先生誕辰150周年,我回想起他的話:“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美麗的國家將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

這,就是具有現代性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體系!

那時,香港文化真正回家的時候,也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之際,更是全球整個人類的第二次文藝復興!

作者為中華能源基金委员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

 

 

謝謝!

延伸閱讀
  • 一個因為黎智英案而來的釋法,竟然不能適用於黎智英案,有這樣荒謬的事嗎?如果法庭真的作出判決,這等如是香港法庭抗拒人大釋法,屆時又將引發一輪風波,而這正正是黎智英一方所希望見到,也是他們不斷打訴訟戰的目的。

    韓成科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