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PS》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 當局稱不偏向財團

2017-01-25
 
AAA

green1.jpg
馬紹祥強調政府不會向任何財團或商界傾斜。(大公報資料圖片)

正當有美國顧問公司公布「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顯示,港人買樓連續七年全球最難。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區,不用一星期已要求環保部門及發展局檢視。 

測量師劉炳章更提出,大欖郊野公園其中170公頃的土地是潛在選址,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有關位置與政府提出的條件類似,包括位於郊野公園邊陲位置、可達度高,亦較少行山人士會到達,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址,但政府必須先與專家評估有關位置的生態價值,再作決定。發展局會再與其他相關部門討論,希望能盡快提出例子,但目前未有實際時間表。 

他重申現時政府的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並無將任何郊野公園範圍內的土地改作其他用途,而特首是希望讓社會一同研究,郊野公園能否在增加生態價值同時,將低生態價值土地用作發展,滿足中下階層住屋需要及興建老人服務設施。馬紹祥指在決定時一定會專業,並不會向任何財團或商界傾斜。 

有聽眾致電質疑,政府為何要發展郊野公園而不先發展棕地。馬紹祥解釋,一塊土地由規劃至可用作建屋,最少需要十年八載,若今日不多做規劃,將來要覓地時就會十分困難,下一屆政府上場時亦可能無地可用。 

馬紹祥又說,棕地是發展的重要選項,他舉例指,洪水橋新發展區牽涉190公頃棕地,可作為處理棕地的試點。他表示,政府將會進行全港棕地調查,找出全港的棕地面積及用途,亦會研究將棕地上的作業,搬入多層大廈的可行性。 

曾經批評發展郊野公園是「思想癌細胞」的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表示,認為有關的方案可以討論。因為今次建議是興建公營房屋,並非地產用途,認為沒有理由阻止關注住屋問題的人士朝發展郊野公園的方向研究,但前提是確保郊野公園的總面積,保留自然保育價值。又指香港有不少平原地,例如棕地及高爾夫球場等,認為應先利用這些土地發展公屋。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出席另一個電台節目時就強調,自己十分支持環保,但無理由為環保犧牲居住需求,「其實我好支持環保,但相對人自己居住需要,無理由為咗環保,而要犧牲人嘅居住。住係天然需要,出咗世你唔畀我出世,你射我去月球,如果唔係我喺地球,我總要住架喎,非解決不可嘅問題」。 

問到即使開發郊野公園,興建出來的單位面積都未必相應變大,他認為首要都要增加土地,政府政策上可以影響發展商興建單位的面積。施永青續指,是時候要按香港人口、經濟發展程度、社會需要,重新規劃現有土地,而郊野公園只是其中一方面,「唔好用理念限制重新規劃,規劃完咗可能(郊野公園範圍)多咗都未定」。 

香港一直都被受土地問題困擾,以至樓價高,租金貴,阻礙產業發展多元化。規劃署估算直至2046年的土地需求最少4,800公頃,即約兩個大埔的新增土地。團結香港基金的評估,香港在未來30年需要發展逾9,000公頃土地,等於三個沙田。今屆政府想方設法覓地建屋,各位特首參選人宜盡快提出要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