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諸:林鄭組班與“自主2.0”

2017-04-03
李劍諸
資深傳媒人
 
AAA

LAM1A.jpg
林鄭早前表示夢見“七一時唔夠人宣誓” 。(大公報資料圖片)

林鄭高票當選之後,最受關注的下一步,是如何組織管治班底。

千萬別以為“封官晉爵”是件容易的事情。由於政治上的高氣壓,香港近年來成為“官不聊生”之城,政府成了溫度不斷升高、近乎烤箱的熱廚房,“愛惜羽毛”之人也越來越多。林太日前稱做了一個夢,夢見“七一時唔夠人宣誓” 。她的競選辦主任陳智思亦認為,邀人做官,猶如“求人入火海“。 

有鑒於此,能否向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交出一個各方都眼前一亮的名單,可視為對林鄭走馬上任的第一個考驗。畢竟,一個人“好打得”是不夠的, 整個問責班子都“好打得”,才能大展拳腳。目前林鄭正在密鑼緊鼓接觸進入她視野的人選,但她組班有多大的自主權?能否跨越政治光譜、打破楚河漢界的樊籬?當中是否有政治酬庸?中央有沒有直接下指令? 她和她的班子都會優先處理哪些問題?當中有何考量? 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對新一屆政府的執行力構成重大影響。

班底的重要性毋需贅述。當年梁振英走馬上任,班子良莠不齊,不時爆出醜聞,政府的公信力及認受性自然大打折扣。林鄭還在競選期間就背負莫須有的“CY2.0”原罪,無形中又多了一重精神負擔。

林鄭與梁振英一樣,很知道“一國兩制”的底線在哪裡,這也是北京充分信任的原因。 但較之於梁,林在法治、民主、言論自由等港人珍之重之的核心價值方面,相信會處理得更加慎重,達致更圓滿的社會效果。她當選之後不斷強調新一屆政府“自己的事自己做”, “無需西環操心”, 可見她希望被外界指為“CY2.0”轉作是 “自主2.0”。 在組班過程以及日後的施政,她的“這是我主場”意識將會不斷加強 。

前些日子,傳聞有若干政圈猛人向“阿爺”推薦一些“信得過”的人選。在筆者看來, “阿爺”的心願其實再簡單不過,誰能把香港這個百年老店看好了,誰就是好掌櫃。誰要是把祖傳的鋪子變賣了,或者經營得血本無歸,誰就是敗家子,“阿爺”自然信不過。 

中央對港政策,在鄧小平時期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中央具體介入香港事務,始於2003年23條立法風波之後。其實,北京出手未必是壞事,當年香港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症,經濟轉型乏力, 北京給予了眾多的挺港惠港措施,令大陸不少地方政府“羨慕妒忌恨“。也因此,曾經有相當一段時期,香港市民認同中央政府的程度,比認同特區政府更高。如今北京的策略是“不干預,有所作為”, 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有所作為”與基本法22條規定的北京不得插手香港內部事務, 是否構成抵觸? 這是個非常微妙的問題,甚至可能是一個悖論。

最近有不少媒體建言,為了修補撕裂,解開鬱結,希望林太吸納更多的泛民加入政府。但CY當年也抱有政治雅量, 把張炳良、陸恭蕙延攬到管治團隊, 社會照樣分化和撕裂。 目前盛傳林太力邀民主黨前秘書長的羅致光加盟,兩人在港大讀書時已認識且 “好啱傾”,但相信民主黨不會有民主雅量,會依照 “黨規”把羅逐出黨外才能赴官場。 

近日不時有政府官員 “劈炮” 或 “跳船” 的傳聞,包括當年與林太風雨同舟共進退「政改三人組」的袁國強、譚志源。譚更表明與林太 「步伐唔係好同」。 不過,“門常開” 的特區政府,並未出現有些媒體誇大的「逃亡潮」。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是社會發展的常態。

普選尚未落實,公眾無從投林鄭的票,但她將是怎樣的特首,其實每一個香港人都有份塑造。林太雖然沒有執政 “蜜月期” , 但不論建制和泛民,都應該給予她更多的自主空間。有商有量、柔中帶剛,使林鄭具備了一個為政者的優秀品質。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社會環境下,給林太一個機會,就是給香港一個機會。

 

 

延伸閱讀
  • 市民除了透過媒體接收政府資訊外,更希望能夠與林鄭月娥有直接對話的機會。深入社區與市民直接對話固然重要,網上直播聆聽市民的意見也不容忽視。對比直接落區,網上直播其實相對容易,小編只要準備攝錄器材和場地,林鄭月娥便可隨時隨地在Facebook接觸數以百萬網民。

    張景宜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