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病者等器官捐贈要幾耐? 為何捐贈比率低?

2017-04-21
 
AAA

器官捐贈2.jpg

鄧桂思事件引起社會不少關注,到底本港器官捐贈數字有多少? 翻查數據,原來腎臟是移植需求量最大的器官,病人平均要等51個月才會有腎臟移植!

器官捐贈主要有活體及遺體兩種來源,在本港有7種可作移植用途的器官和組織,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肺、眼角膜、骨骼及皮膚,其中骨骼、腎臟及肝臟可作活體移植,而截至今年4月,已經有近25萬名人士登記器官捐贈。

本港為世上捐贈最低比率之一

實際上器官捐贈數量十分之低!翻查文法會的文件,發現本港在2015年每百萬人中,只有5.8人願意捐出器官,屬世界上最低的比率之一,當年等待腎臟移植的人數高達1941人,但捐贈宗數只有81宗,比例為24:1,病人輪候換腎的平均等候時間長達 51個月!

截至2016年的年底,本港最多人等候移植的器官為腎、肝及心,輪候人數分別有2,047名、89名及50名,但同年捐贈有關器官的數目,卻只有78個、73及12個。每天仍舊有超過2千名病人及家屬等待合適的器官移植。

不少病人等到死 為何捐贈數目少?

由於遺體器官捐贈數目不足以應付需求,不少心、肺或肝衰竭病人在等候器官移植期間病逝。以肝臟為例,2015年有89名病人等待移植,當中就有31名病人等不到合適肝臟而病逝。

本港器官捐贈比例偏低,主要受「死留全屍」的觀念,另一個原因是死者生前無表達捐贈器官的意願。因為香港現時採用「自願捐贈」(opt-in)政策,即使死者在生前表達捐贈器官的意願,但家屬有權提出反對,最終亦不成事。政府早前提出研究為預設默許器官捐贈(opt-out)立法,但有關議題在社會上仍有很大爭議,所以未有詳細的時間表。

活體捐贈要求高 

活體移植捐贈者的要求亦十分高。以活肝為例,捐肝人士須身心狀況良好、非肝炎或愛滋病帶菌者,年齡在18歲至55歲之間,BMI(身高體重指數值)少於30。此外,捐贈者的血型須與受贈者吻合,無酗酒或濫藥習慣、過往未曾接受上腹手術。符合條件者會接受一系列評估檢查,包括健康及心理評估及驗血等,部分人士或須另外進行乳房超聲波及運動心電圖檢查。

是否降捐贈者歲數要求

在今次事件中需要兩度換肝的鄧桂思,她的女兒Michelle就因差3個月才滿18歲,而無法捐肝救母,亦令社會思考可否降低可捐贈活體器官的法定年齡,除了人情因素外,現代技術進步降低風險亦是重要考慮。

不過醫學界反對,鄧桂思的主診醫生,港大外科學系肝臟移植科主任盧寵茂指,法例須保護未成年人士。香港兒科基金亦指,捐贈者向家庭成員捐贈器官,會引起不同的醫學道德問題。當局會就修例作出諮詢,但未有決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