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香港需要新的「玫瑰園計劃」建立新的「香港夢」

2017-05-18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air1.jpg

還有不到兩個月,林鄭月娥將正式就任新一屆行政長官。現時坊間最熱烈談論的,是新一屆問責團隊究竟有什麼人留任、有什麼人加入、泛民人士做局長或是做行會;在施政藍圖上,外界則主要關注每年額外增設的50億經常性教育經費具體如何使用。 

固然,用人是重要,教育資源亦關係廣大家長及學子,理應受到重視。但除此之外,香港現時最需要的是其實是一連串振奮人心的計劃,重建港人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建立新的「香港夢」,就如港英在過渡期推出的「玫瑰園計劃」一樣。 

玫瑰園創就業 緩解港人對前景憂慮 

「玫瑰園計劃」既是一項大型發展計劃,亦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目的是為了穩定港人信心,以支撐港英政府在後過渡期的管治。1989年11月11日,港督衛奕信在施政報告中,宣讀了這個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發展藍圖,計劃以建設新機場為核心,同時包括與新機場相關的鐵路、公路、橋樑、新市鎮等建設,還有新貨櫃碼頭等設施,計劃成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數以萬計的勞工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獲得聘用,數以千計的海內外公司獲得大量工程及服務合約,令香港經濟進入急速增長期,不但一舉掃除了港人對前景的憂慮,更大大改善了港英政府的形象。 

「玫瑰園計劃」的成功,主要原因是為港人建立了夢想和希望。香港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7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騰飛,雖然物質條件匱乏,但香港人都相信憑著努力和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都可以獲得成功。70年代的電視劇《獅子山下》,正反映當時香港人憑著共同努力最終成功克服困難,實現各自抱負的故事。這種「獅子山下精神」所代表的正是我們的「香港夢」。之後,香港社會亦有所謂的「中產夢」,相信在公平及開放的競爭環境下,可以憑個人努力,去實現成為中產階級的夢想。這些「香港夢」不但為香港發展注入動力,也成功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及和諧。 

填海造地解住屋問題 安居不再是夢 

然而,近年香港經濟雖然保持增長,但社會卻失去了夢想,市民再也不談「香港夢」,甚至認為「獅子山精神」已經不合時宜,認為就算如何努力也看不到前景。正是由於「香港夢」的散失,市民看不到希望和前景,從而引發近年各種政治社會的問題和風波。因此,提出新的「玫瑰園計劃」,重建港人的「香港夢」,對香港極為重要。 

新的「玫瑰園計劃」應該聚焦市民關注的議題,提出標本兼治的解決藍圖。例如回應市民的「安居夢」,可通過大型的填海造地,建立大型新市鎮,全面解決市民的住屋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糾纏於見縫插針式的覓地建屋。又如市民關注的「安老夢」,亦應該有長遠的規劃。事實上,香港自1991年發表第三份社會福利白皮書之後,至今為止,就再也沒有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和討論。由於香港稅基較窄,政府收入容易大上大落,導致政府不願意就社會福利進行長遠的規劃和承擔,也令香港的社會福利發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庫房水浸就「派糖」,並未能善用公帑為長者提供更好的支援和照顧。解決好安老問題,必須有長遠的規劃和部署及投入,這需要特區政府作出更大的規劃和承擔。 

至於其他如「教育夢」、「上流夢」等,都受到廣大市民關注,而且處理極為複雜,不是一項政策、幾十億元的撥款就可以解決。新一屆政府不但肩負資源分配者的角色,更要就各個市民關注的大議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和規劃,提出發展藍圖,而不應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香港新的「玫瑰園計劃」,就是要針對各種積存多年的社會深層次矛盾,進行一次大手術,而不是只給「治痛藥」,真正讓市民看到特區政府的決心和承擔,讓市民看到前景和希望,重建新的「香港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