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相信我,東莞也早非吳下阿蒙了

2017-06-06
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
 
AAA

DONG2.jpg
東莞市中心建設高樓大廈。(新華社資料圖片)

在今年三月結束的「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首次列入國務院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一時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兩會熱議話題,粵港澳的融合有可能加速發展。顧名思義,「粵港澳大灣區」就是連結珠江三洲十一座城市,要打造繼紐約、洛杉磯、東京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都會區。不過,計劃轟轟烈烈,在香港卻是吵吵鬧鬧。誠然,即使在今天,香港還有不少人看不起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還是帶着80年代的有色眼鏡看着它們。 

今年三月,為思考香港寫了一篇〈相信我,深圳已走在香港前面!〉後,我看到了Facebook上的一些負面評論,老實說,說道理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情緒的發洩,如「深圳甘好,你搬到深圳丫笨」、「深圳人連奶粉都不敢買」云云,洋洋得意,啼笑皆非,古人有不少有關錯誤認識論的說法,如「一葉障目」、「盲人摸象」等,即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看到的就是不一樣的東西,我們應以全面客觀的視角、科學的分析來觀察紛繁複雜的世界。 

未來最有活力城市頭20位 中國佔14席 

2012年,麥肯錫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與《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做了一個研究,選出未來75個最有活力的城市,最有活力是指從現在到未來15年經濟增長總量最大的,75個城市中,美國佔了13個,但中國將會有29個,而在前20名的城市中,有14個在中國大陸。在這14個城市,屬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有廣州(到2025 GDP是5730億美元,增長4269億美元,下同)、深圳(5236億,增長3821億)、佛山(3836億,增長3001億)和東莞(2979億,增長2352億)。可見,中國會帶來巨大的全球的經濟(與其他)重心的轉移,將深刻影響世界的格局。 

廣深兩市出現在名單上並不稀奇,畢竟它們是中國的一線城市,而珠江東岸的佛山排在13位,它是廣州近鄰,可能有財富幅射效應,最教人想不到的是排18的西岸城市的東莞,這個在早些時候還是一直被稱中國性都的地方,竟是前列的最有活力城市,就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要知道2012年的東莞還在08年金融海嘯後的工廠倒閉潮中,當時工人回鄉、十室九空的景象還歷歷在目。 

東莞生產手機 全球市佔率僅次三星蘋果 

不過,經九年騰籠換鳥式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策略,今天東莞已成了準一線城市。首先,2013年以來,東莞的經濟增長速度連續4年穩定在8%左右,高於全國、全省。而且東莞擁有一批高增長、高質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大企業作為支撐,如產值超過1000億(人民幣,下同)的華為終端和去年產值約1600億元的東莞本土企業步步高(是手機OPPO和VIVO的母公司)。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東莞生產手機華為、OPPO、VIVO排名前三位,已超過了國內市場的52%。即便在國際市場上,三家企業的份額亦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僅略遜於三星和蘋果,佔據全球市場份額上升到22%。 

其次,在2014年,東莞政府決定以機器換人政策,使原來成行成市的製鞋代工廠升級成機器人基地。三年後,在東莞松山湖,已建成了聚集10多家機器人企業、佔地10多萬坪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政府目標是2024年產值破千億人民幣、且可能有10家公司上市。  

其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發佈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東莞甚至排到了全國第10,在全球排第154名。 

這些轉變,香港人看到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所有愛國愛港者都要深刻認識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這五個字,因為這是贏得我們大灣區戰略優勢的關鍵,只有做到高質量發展,才能增強我們大灣區的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只有用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才能對沖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才能助力民族的復興。

    上江南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