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天文台預報能力 到底還剩多少?

2017-07-24
黃洛絲
公營機構工程師
 
AAA

PHOON1.jpg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天有不測風雲,上周網民還在討論會否打風,周日竟然來了一個短命的八號風球。天文台上周五發布特別天氣提示,告知市民南海低壓區對香港的直接威脅並不大。但只是簡單扼要提及要密切留意呂宋海域的低壓區(即是洛克),預料星期日香港會有狂風驟雨。有關預測完全,是完全,沒有提及洛克會正面吹襲香港。不少市民除了表示風球來去匆匆,主要還是炮轟天文台又失準,確實部門在發布訊息的方法值得商榷。 

事件發生的時序大概如下: 

- 歐洲電腦上周預報一度預測有風暴吹襲廣東,期後又多番大幅修正,不少香港市民相信本港天文台最後會跟隨。 

- 天文台上周五發布特別天氣提示還擊,指南海低壓區對香港直接威脅不大。同時稱密切留意呂宋海域的低壓區。 

- 台長岑智明連環社交網站發文解釋,電腦預報每天在改,不應依賴單一模式的單一次運算結果。傳媒及市民應檢視預報的穩定性才去討論,以免市民不斷接收混亂的信息。 

- 岑智明21日晚上於社交網站,又再發文稱「要留意呂宋附近的低壓區發展」。 

- 周六天文台發放一號戒備訊號,周日凌晨發出三號強風訊號。 

- 周六晚十一點幾的預報,仍預測周日會狂風驟雨,但沒有提及會否正面吹襲香港。 

- 周日早上九時許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訊號。下午兩時許改掛三號風球。 

- 天文台解釋因為風勢達烈風級別,因此發出八號風球。 

由於天文台上周五發出的特別天氣提示,強調南海低壓區對香港威脅不大。市民第一反應是「不會打風」。筆者周六坐的士回家時,司機與友人討論會否打風時,司機都指「天文台話無事」,大安旨意認為當日繼續開工。 

假如咬文嚼字去看天文台的提示,確實它只說明南海低壓區對香港直接威脅不大,沒有明確指香港不會受另一個「洛克」吹襲。有人批評是捉字蝨。但肯定小市民聽天氣預報,不會細讀,只想知道「打唔打風」,不會理會風是從南海,還是呂宋來。 

天文台至台長在過去幾日將資訊發佈重點放於澄清南海不會吹襲香港的風暴,而非影響香港的洛克明顯是抓錯重點!特別提示首段就應該是說明洛克走勢,而非與網民口舌之爭,忘卻自己首要任務是發佈真正影響小市民的天氣預測。 

突如其來 小市民未做好準備

最奇怪的是,周六晚的天氣預報,天文台仍無發佈預測洛克會正面吹襲香港。周日就來個八號風球,十二小時內的天氣變化是天文台預測不到?即使是洛克風力不足?路徑飄忽?天文台的預測都應有足夠資訊讓公眾有打風的心理準備。單以風力解釋,實在不足。 

雖知預報只提及狂風大雨,與預期會掛八號風球,小市民的準備會截然不同!上周大雨才令毫無準備的大埔北區區民帶來巨大損失,大家還在討論面對天災,預報及事前準備至關重要。豈料一周未過,天文台傳遞重要天氣資訊就「甩轆」。生命誠可貴,幸好今次無造成人命傷亡,加上又是公眾假期,外出市民不多,否則上班族又再一次被玩謝。 

天氣預測講求對應用物理學的掌握,在大學有專門學科,本應有數據可循爭議性較低。可是去年初本港寒潮天文台預測失準,反而歐美日的天氣預報系統準確預測低溫,已令小市民對天文台信心盡失。 

加上天文台屢次於發暴雨警告時標準令外界感無所適從,一時預測有大雨便發,一時大雨得像天塌下來才發,更引起市民質疑天文台在科學中滲入各種考慮。今次連風暴消息的發放都如此混亂,實在叫人失望。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天文台預測能力若常被質疑,公眾未能掌握統一標準。它將失去權威,容易引致謠言四起,引起社會混亂。天文台當然需改善預報能力,亦急需檢討發放資訊的方法及技巧,說明清晰標準。早前天文台公開招聘Facebook 小編,但願有助改善這個弱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