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於:從IKEA Catalogue學習全球化的營銷與管理

2017-08-03
 
AAA

ikea1.jpg

香港不少連鎖咖啡店的書架上,除了各種雜誌之外,還會有一兩本《IKEA Catalogue》(宜家家居產品目錄,下稱《Catalogue》)。《IKEA Catalogue》的確是不少人喜愛的「讀物」,如果把《Catalogue》視為一般書籍,它絕對稱得上是「暢銷書」。今年的《Catalogue》印刷量就超過二億本,與《聖經》、《可蘭經》、《Harry Potter》並駕齊驅。很多時候,大家閱讀《Catalogue》的焦點,並不在於IKEA的產品本身,反而是把《Catalogue》視為家居佈置的參考。

通識教科書往往視IKEA全球化的代表品牌,這除了因為它行銷世界之外,更因為它代表統一化(standardization)、同質化(homogenization)等全球化的體現:一個Billy書櫃,去到哪裡都是一式一樣的Billy書櫃。不過,試想像,世界各國的文化品味、生活方式千種萬樣,而家居佈置是社會文化最基本的體現,這豈是一句「簡約品味」足以風行全球。

《Catalogue》是IKEA進入消費者視線的門劵,公司很清楚,這一環不容有失。IKEA每年的營銷預算,都有七成用於《Catalogue》。現時,IKEA因應各地語言文化,共有72個不同版本的《Catalogue》。這72個版本的《Catalogue》,並非純粹不同文字。為了仔細掌握各地家居佈置與日常生活的細節,IKEA有一個民俗誌學家(ethnographer)的隊伍,走訪全球各地家庭,透過拍攝、訪問,考察他們的家居佈置,務求細緻記錄。然後,幾百人的團隊(包括拍攝、美指、撰稿等等)花一年半才完成一套《Catalogue》。

那麼,不同地區的《Catalogue》有何分別呢?以美國與中國的廚房圖片為例(圖一)。IKEA團隊考慮到華人住所的間隔,多數不會把廚房做得很大,如何在狹小的空間內盡量陣列產品又不失IKEA的整體型格,是團隊最需要花心思的地方。

IKEA3.jpg

又或者,考慮到阿拉伯國家的文化十分男性主導,一般避免讓女性「拋頭露面」,為了配合阿拉伯國家的文化規範,當地的《Catalogue》都會把女性刪掉(圖二)。

IKEA4.jpg

除了圖片之外,印刷與選紙也是重要一環,《Catalogue》的總監Tanja Dolphin特別提到,不同地方對紙質與優質生活的聯想可以很大差異。有的地方認為磨沙紙質才是高格調、有的喜歡較厚較硬的紙、有的則喜歡光亮平滑的紙質。因此,他們因應不同文化對紙質的聯想,選取當地最讓人感受到IKEA型格的紙張來印製《Catalogue》。

本文並非要為IKEA大肆吹噓,坦白說,相信很多人都同意,IKEA的產品並非特別優質。而最終成功風行全球的是IKEA而非其他,營銷策略是重要一環。當中,企業細心了解各地文化,如何避免宣傳資訊在個別地區出現違和感,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心思、一種態度。至少,當IKEA的成功營銷是來自一支民俗誌學家團隊的時候,香港商界及大學卻普遍認為民俗誌相關學科(例如人類學)不夠實用,這是香港營商文化以至大專教育需要共同檢討的地方。

資料來源:Quartz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