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社會企業成創業新潮流 為政府和商家填補空缺 

2017-08-22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toms1.jpg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我想現在真正了解社企的人還是不多。其實,社企並非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縮寫:NGO),也並非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社會企業基本上運作和架構與一般企業無異,差別在一:社企的成立為了一個社會目標,二: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而國內外都正興起一片社企創業的熱潮,近至極受年輕人歡迎的製鞋公司TOMS,也可算是社企。 

為一個社會目標而存在 非只企業社會責任 

現在有很多企業都開始關注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例如開始加入周末義工活動,或者減排減碳等。但是,這些做法並不足以令這些企業變成社會企業,因為他們本質上還是為利潤而存在,為了股東或者企業謀取最大的利潤。相反,以黃子華公開支持的惜食堂為例,其創立的本意就是為了「停止浪費、解決飢餓、以愛相連。」,而並非本身想創立一間謀利飲食企業,再混入減少浪費的做法。以上的例子解釋了社企和一般企業在創業目的之不同。另外一個不同,係是否謀取最大的利潤的不同,舉年輕人熟識的TOMS鞋公司為例。創業者不單為了幫助阿根廷的孩子可以有鞋穿,用公司的利潤去補貼他們以解決這個社會問題。TOMS鞋公司的一個賣點是,只要你買一對鞋,他們就會送一對給阿根廷的孩子穿。這樣而言,TOMS不是為投資人的金錢回報而運作,而更多是為了創辦目的而運作。 

創業成新潮流 社會企業很受年輕人歡迎 

社會企業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現在已經在年輕創業家之間流行起來。例如是TOMS和相類似的ELEPHANT BRANDED,也是因他們的年輕創辦者在旅行或到訪時誕生的。近年,創業成為一股潮流,特別是創辦社會企業。現在的八九十後,成長的環境較上一代富裕,也廣受西方人文思想薰陶,所以每每講求比金錢回報更高層次公平、貢獻和改變社會等。年輕人一代較樂意投入義工等公益活動,如商品帶公平貿易、有機耕種、扶貧等賣點,即使價錢較貴他們也會選購,例如是TOMS鞋的熱潮和電影明星Emma Watson投身女性權益事業等都可見這趨勢。 

社會企業集各界優勢  在政商界之間推動社會進步 

政府要為大眾負責,作決定時不能過於進取,也需要慢慢諮詢各界。商界則受投資者回報期望所限,有時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力不從心。反觀社企,社企不單可以透過靈活的市場機制來運用不同社會力量,去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更沒有要為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的包袱,因為會投資社企的都是希望改善世界、輕視金錢回報的有心人。因此,政商界之間的灰色地帶,就是社會企業的生存和發光的地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