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維護了我們的幸福?--風雨下的勞工權益

2017-08-30
黃洛絲
公營機構工程師
 
AAA

danger1.jpg
打風期間有棚架被吹至搖搖欲墜。(新華社)

一個十號風球天鴿一吹,半個澳門吹散了。而香港人這才深深感受到,大家受到良好的公務員制度和系統所保護。媒體上看到杏花村的海浪,或是個別地區水淹的情況也許有人會被嚇到。但颱風過後,很快大家就如常工作,但另一邊廂澳門卻面對缺水缺食物,被市民狠批救援工作緩慢等問題。是誰在守護著香港人呢?不就是完善的基建和防洪工程,而且還有很多人在背後努力,包括為我們提供緊急服務的,更有飲食、娛樂、物流、清潔工人等。但是在天氣惡劣環境下,保護他們的,就只有勞工處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則」。 

在颱風下工作是應份還是值得補償 

香港人近年多了感恩之心,每逢打風黑雨,都會見到有人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感謝一眾公職人員的努力,例如醫生、護士、消防等等。可是,他們在風雨下工作的同時,我們卻看到不一樣的補償情景。例如護士在當風更的情況下會有額外津貼,但醫生則沒有。另一些同樣在颱風下工作,如保安、茶餐廳夥計、便利店員工,在颱風下上班,莫說是額外津貼,有些人連交通津貼也沒有。在香港需要當風更的人,遠比我們想像為多,但不同僱主在颱風下對員工的工作安排與補償都是不一樣的。 

保安服務業的潛規則 

在保安業和服務業工作的人,當然不是人人都想在颱風下工作,也有人對要冒險上班有意見。但連行內的人,都有一種「不願意在惡劣天氣下工作應就轉行」的風氣,因此大部份員工只能乖乖順從公司的安排。另一方面,勞工處的守則本來就沒有法律效力,結果就造成惡劣天氣下工作安排上百花齊放的現象,不少員工即使需要上班,也未必有勞工處守則內建議的接送服務或交通津貼,同時亦沒有當值津貼。 

政府在保障勞工權益問題上的責任 

市民能安然渡過颱風,是因為有良好的制度和應變機制,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要停下來甚至向後退。在惡劣天氣下工作的勞工權益,政府的定位有如標準工時一樣混亂。在勞工問題上,往往亦是以人工越高,越少受條例保護的原則去釐定。部門在勞工權益問題上留白,就等於給了僱主剝削僱員的空間。 

感謝在惡劣天氣下默默耕耘的人,不能只靠網民多謝就可以,要為整個問題畫上句號,勞工及福利局必須盡快修訂指引,與時並進讓辛苦的打工仔獲得合理的待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面對氣候變化,香港將面臨更多極端天氣的威脅。政府早前成立「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協調各工務部門於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但政府在增進全民應變氣候能力的舉措則乏善足陳。

    林添生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