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問君何所欲 論校園 Dem beat 文化

2017-10-06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問妹何所欲,問妹幾時申請入宿」一句cheers,傳遍各大社交媒體,並惹來不少二次創作片段。論者皆批評大學生有書不讀,不學無術,只花時間在無謂的dem beat、dem cheers上,感慨香港大學水平一蟹不如一蟹。筆者認為,社會過甚的批評無助認識本地大學生的生活模式,反而背後引起社會現象卻更值我們深思。 

大學Dem beat 所謂何事? 

不說不知,dem beat 本是一個流行十年的大學校園儀式。同一個學會、宿舍的同學身穿一式一樣的服飾,一邊拍掌踏地製造節奏,一邊喊出beat 詞。至於其箇中目的,不外乎團結內部、如校歌、校徽般代表團體,增加凝聚力;又或者是宣傳最新活動等等。未讀過本地大學的朋友,及畢業多年的校友,或許對這些怪奇而無聊所為實在忍俊不禁,反問大學生不應是努力吸收知識嗎?

自由誠可貴 

筆者無意證明 Dem beat 的存在價值,但此等「自high」行為,背後一定有因由。試想像,於本地成長的青年學子,中學時受盡無理校規、競爭激烈的公開考試煎熬,難得在「科舉」中金榜題名,怎會不縱情自high呢? 故此,迎新營Ocamp 時節,溽暑固然難耐,大學生卻無畏眾人奇異目光,在大街小巷dem 起beat 來、甚或走出校園大玩野外定向及尋寶遊戲,做盡趣怪動作。中學、大學兩個極端,由過度規管走向撤手放任。Dem beat 彷彿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為自己的大學過程留下一個成長印記。 

今朝有酒有朝醉 

然而,這種探索的過程往往披上不同的包裝,結果大家也不知道這些行為是否真的合適自己。例如,「Dem beat就是要凝聚內部,加強身份認同」;又或者是「踏進職場前,現在不盡快玩樂,還待何時?」。明明自己也認為Dem beat 無聊幼稚,卻怕遭人排濟,漸漸受其氛圍影響,繼而變成擁護dem beat 的衛道之士。同時,面對前景黯淡的香港、畢業後往往茫茫然不知去向,大學生逐漸擁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通宵達旦嬉戲。更甚者,麻雀的清脆碰撞聲響遍宿舍樓層,功課大多敷衍了事,但求「低空掠過」,合格就算。此等行為,不是大學生築起一道圍牆,鎖著自己圍爐取暖,妨害自己認識世界嗎? 

筆者發現,不少人後悔年輕時沒有追求知識,以致「老大徒傷悲」。坊間夜間修讀的課程多若繁星,然而收生不絕,不論他們是否為著仕途而重返校園,但證明知識學養還是有益於性格、修養、工作。大學世界幻開大宇,實在應把握機會好好探索,感受不同老師的教學熱誠。大學從來不是人生的終點,反而是一個十字路口,引領各位前往不同目的地。 

青春就是任性,人不風流枉少年。可惜的是,將來踏出社會工作,你在每份計劃書所寫下的每隻文字、甚或待人接物、言談舉動,統統流露你的學養、你的家教。同學,還是莫負青春,dem beat 還是玩玩好了。若你是擁抱儀式背後的價值,忠告一句:「認真你就輸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