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房策以置業為主導 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2017-10-19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333.png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後,最受關注的部分首推房屋政策,林太開宗明義指出,她的房屋政策以置業為主導,讓市民安居,樂以香港為家,為此,政府會致力建立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希望。這與香港過去一百多年的房屋政策截然不同,是思路上的徹底改變,林太背後的動機,筆者不便妄加猜測,以免又被她指責是陰謀論,但房策的新思路,在客觀上起到的種種理想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的。新加坡和中國的房屋政策同樣以置業為主導,對於穩定社會、集聚財富,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香港如能落實,真可謂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香港有一半家庭擁有私人物業,另一半沒有,因此房屋政策無論如何制定,都必然有一半人高興,另一半人不高興。雙方都只關心自身利益,令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左右為難、進退失據,長此以往必然造成社會的撕裂。但如果能做到全民置業,那制定房屋政策就相對容易得多,只要政策對有產者有利,相信幾乎不會有人反對。而且全民置業之後,房屋的投資屬性就能得到抑制,回歸居住屬性,樓價也將更為平穩,可降低金融機構和業主面臨的風險。當然,全民置業之後,現存的房屋價值難免會打個折扣,因此,其推進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將對房地產市場造成衝擊。

這也是為何「綠置居」和「首置」的數量並不多,根本不足以滿足龐大的需求。也正是其暫時的稀缺性,才令人願意為此作出妥協乃至犧牲,如果唾手可得,大家反而不會珍惜。當少量人通過「綠置居」和「首置」得益後,其他人自然會羨慕乃至妒忌,同樣希望能夠擁有,就會希望政府再興建更多。要興建房屋自然需要土地,但近年有人打著保育的旗號,極力反對土地開發。過去新開發的土地以興建公屋為主,儘管居民也能得益,但畢竟滿足感不及自己擁有物業,但如果將公屋改為興建「綠置居」和「首置」,保育的號召力相信將大減,開發土地的阻力也將大減。

利用房地產壓制無產造反者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革命或者造反的主力都是無產者,香港同樣如此,近期就旺角暴動、東北發展和衝擊政總等案件的判決,入獄者除了個別頭目外,絕大部分參與者都出身基層。原因很簡單,身處社會最底層之人本就一無所有,就算革命或者造反失敗,他們的損失也極其有限,但如果一旦成功,他們的收益卻是無窮大。在這種情況之下,鋌而走險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所以,杜絕社會底層革命或者造反的最佳途徑,莫過於讓他們自願戴上恆產的枷鎖,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工作還按揭,從此不敢輕舉妄動,成為最積極擁護社會穩定之人。

新加坡有80%人口居住在自有的組屋,中國的自有住房率更是高達90%,因此香港絕對有條件實施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置業是大多數香港人最大的理想,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極難改變,因此推動全民置業必然能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而非建制派再想利用社會上失意的人發起社會運動就不容易了,他們過去通過許下種種美好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承諾來騙取人民不顧一切的支持,儘管其所鼓吹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樣,一碰就破,但對於沒有希望的人而言依然是生存下去的動力泉源。但現在政府能夠給出真真切切的承諾和實惠,稍有理智之人都知道應如何選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其實現在世道都是打一場「認知戰」!香港算是在認知戰很激烈的戰場,近20年我們不單只政治的概念曾被扭曲,甚至置業和奮鬥概念也被扭曲!要振興香港市場,首先要確保一些價值觀念得到維護,筆者認為香港的置業概念和奮鬥文化是出了問題,甚至港人對服務的承諾亦不及以前。在這「認知戰」中你扮演甚麼角色?我們見到不少既得利益者的打手,亦有人云亦云的群眾,也有不滿現狀的發洩者,亦有希望從唱淡中得益的投機者,筆者仍然堅守說我認為的真話,至於是否正確,那就交給時間和看官決定了。

    汪敦敬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