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團隊耗時20年 海底「植樹造林」十萬平方米

2017-11-01
 
AAA

176d53a3-b255-436a-ade4-c0424649b55c.gif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嚴重退化,中國海域內的珊瑚礁也沒能逃脫。中科院南海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支團隊,在研究員黃暉的帶領下,用近20年的時間,在海底成功培育6000多株珊瑚,覆蓋十萬平米海域。而付出的代價,就是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漂在海上或潛在海底。

9b6cce18-ca2b-4494-9fcc-18293b1bb4dc.gif

世界珊瑚礁的面積占海洋面積不到0.2%,但在珊瑚礁生活的魚類,是整個海洋魚類的25%到30%,生物多樣性非常高,而且珊瑚礁生態系統也有很多其它的功能,如觀光、提供漁業資源、保礁護島等。然而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酸化、海水污染、紫外線輻照增加,都是珊瑚礁退化的肇因。除此之外,人為因素同樣也在破壞珊瑚的生存環境。

53f4b3e8-ed4f-4a27-a4d2-2c040608ae54.gif

黃暉從1996年起就一直漂在海上研究珊瑚,帶領團隊不斷探索人工培育繁殖珊瑚,進行海底「植樹造林」。目前團隊有30多人,除了學生外,正式的科研人員都是30-50歲,他們在近海培育珊瑚種苗,等到幼體長大後,再移植到預定海域的人工礁體上。黃暉表示,這兩年最大的進展是在穩定基底和苗圃的技術,很有成效。

5d48398d-5b4e-4ec0-9cf2-d416cd78a00e.gif

珊瑚礁生態環境的修復,是一個涉及海洋研究更多學科的系統工程。除了科學家們的努力,讓漁民們參與到珊瑚礁生態環境的保護中,也是黃暉工作計劃中的重點。而民眾對於海洋生物的保護意識,仍然遠遠落後于傳統意義上的野生保護動物。已經在海上漂了二十年,這支特殊的「珊瑚護衛隊」還會繼續這樣的生活和研究。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使更多人明白海洋家園對人類生存的意義。

延伸閱讀
  • 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14日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進行首次科學考察,採集到豐富的生物和地質樣品,其中包括一株罕見的淡黃色海綿以及有永恆愛情象徵的「偕老同穴」海綿。

    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