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於:新一輪紙板遊戲潮流席捲歐洲

2017-11-30
 
AAA

board1.jpg

紙板遊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大富翁(Monopoly)、生命之旅(The Game of Life)、戰國風雲(Risk)等等,曾經是不少人聖誕、拜年時候跟朋友親戚消磨時間的玩意。後來,隨著電子遊戲越來越普及,電子遊戲的遊戲種類、技術規格日益進步,紙板遊戲似乎沉寂下來,或者成為了「文青」之間的小眾玩意。 

但過去幾年,當大家都認為「電玩」才是王道,「電競」才是未來的時候,新一輪紙板遊戲熱潮已經席捲歐洲。各種紙板遊戲的銷量都錄得可觀增長。以「鐵道任務」(Ticket to Ride)為例,它的銷量由2012年的16,000套增長至去年的21,000套;而較著名的紙板遊戲例如「卡坦島」(The Settlers of Catan)及「皇輿爭霸」(Dominion)去年的銷量,更分別達到2000萬套及250萬套。以2015至2016年度計,英國整個紙板遊戲市場就錄得兩成增長。同時,近年在德國、美國、英國等地舉辦的紙板遊戲展,都錄得數以十萬計的訪客參與。 

在電玩普及的年代,紙板遊戲能夠做到如此佳績,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也跟大家以為「電子遊戲普及,紙板遊戲式微」的印象背道而馳。很多人不禁疑惑,紙板遊戲為甚麼可以突圍而出。 

現在紙板遊戲的可玩性已經大幅提升,越來越強調玩家之間互動與協作,跟以前「大富翁」以扔骰子靠運氣的玩法大相逕庭。例如「鐵道任務」雖然以競逐鐵路權為每名玩家的主要任務,但同時每名玩家都被分配涉及政治外交等秘密任務,令整個遊戲更有張力。「抵抗組織」(Resistance)玩家在組織革命同時,也要忙著揪出臥底。「瘟疫危機」(Pandemic)更一改玩家之間多數是競爭關係的前設,要求分別擔當科學家、醫生等不同角色的玩家們互相協作,避免大瘟疫擴散全球。 

「瘟疫危機」是近年的「遊戲王」。去年倫敦V&A Museum of Childhood舉辦了題為「Board Game Rediscovered」的展覽,挑選了四款紙板遊戲作焦點展覽,分別是象棋、大富翁、賽鵝圖(Game of Goose,類似亞洲的蛇梯)、「瘟疫危機」。策展人Catherine Kowell更形容「瘟疫危機」為「當下的經典」(game of the moment)。 

展望將來,業界對紙板遊戲的前景大致樂觀。因為新的紙板遊戲的可玩性及策略性都大幅提升了。遊戲本身是玩家互動的框架,玩家們坐在一起,如何獲得對方信任(或成功瞞騙對方)才是最大樂趣所在,而這正是電玩遊戲不能給予的。 

 

資料來源:The EconomistThe Guardian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