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財政預算案應否派錢,只需問一個問題

2018-02-27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bud1.jpg

財政預算案將於本週三公佈,政府早已明言本年度盈餘可觀,外界普遍預計至少有1500億元,財政儲備更可衝破1.1萬億元。在庫房水浸下,社會上不乏聲音要求派錢,認為這是最直接有效的還富於民措施,令基層市民多一點額外資源。反對的意見也不少,認為政府資源應該用作發展經濟,以及增加和改善公共服務,簡單派錢是逃避了善用公帑的責任。 

雙方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對此,筆者認為只需回答一個問題便有答案:派錢能解決樓價不斷飆升、收入增長緩慢、社會流動停滯、經濟發展乏力、醫療資源不足、退休養老缺失等香港最逼切、最嚴峻的深層次矛盾嗎?答案自然是不能,那派錢又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本港唯一的一次和澳門歷次的派錢經驗,相信這次即便派錢也不過每人幾千、最多一萬,對於富豪來說,簡直不屑一顧;對於中產來說,夫婦兩人所得相加也不過是家庭一兩個禮拜的開支,有沒有這筆錢,生活幾乎都不會有改變。唯有對基層而言,派錢的確對改善生活會有一定的實際效果,但其維持的時間非常有限,對於脫貧幾乎沒有任何作用,何況還有不少人拿到錢之後就去給馬會進貢,那就更加產生不了半點作用。 

助基層向上流動才是正確方向 

也許有人會說筆者「飽漢不知餓漢飢」,對於基層來說,能改善一點算一點,但是筆者認為,正是這種貌似善意實則短視的思維最要不得。因為基層往往受自身條件所限,未必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導致他們「日計有餘,年計不足」。筆者認為,基層最需要的絕非這一次性的幾千、一萬,而是把握住社會發展的機遇,通過自身的努力,徹底擺脫貧困、實現向上流動。相比起派錢,為基層創造機會,協助他們選擇正確的道路,才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據推算,如果進行全民派錢,需要花費300-400億元,這無疑是一筆巨款。不過要解決筆者在上文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這無疑還遠遠不夠,即使加上政府坐擁的萬億儲備,恐怕亦未必十分充裕。將數百億元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手中,等同將力量無限分散,最終發揮不了什麼效果。相反,國內一向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其為中國「成功的秘訣、最大的優勢」,其經驗十分值得本港參考。 

不應因政治罔顧社會長遠利益 

相比重新分配存量財富,創造增量財富更為重要、也更為艱難,而政府手中的儲備則是創造增量財富的彈藥和工具,必須妥善使用。特首林鄭月娥的理財新哲學是應使則使,但絕對不是亂使,派錢毫無疑問屬於漫無目的地隨意使用。所幸林太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經一再暗示派錢的機會不大,希望他們能夠善用資源,做好長遠規劃,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令香港重返正軌,人人安居樂業,這才是真正的還富於民。 

筆者深信習近平所言: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現在香港事事政治先行,結果導致簡單問題複雜化。比如這次關於應否派錢的爭議,就出現了很詭異的現象,以前都是反對派提倡派糖、派錢,建制派認為要積穀防飢,這次雙方的角色居然對調。各方分析,這都是出於政治的考慮,尤其是即將進行的立法會補選。這種只顧自己一時的私利,而罔顧香港長期整體利益的念頭,非常要不得。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