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倩蕾 :框 全部都係框

2018-03-21
黎倩蕾
80後平凡OL
 
AAA

ART1.jpg

沒有牆的博物館?難逃港式加工

經典的波點南瓜、刻上不同中文字的大理石長櫈,還有摸得又坐得的巨型卡通對話符號⋯中環海濱長廊新近舉行名為「藝遊維港」的國際戶外雕塑展,邀請世界各地大師展出代表作,讓雕塑走出博物館,進入大眾生活。機會難得,又費用全免,單幻想邊吹住海風邊欣賞大師作品,已經興奮,當仁不讓去朝聖,卻不禁眼凸凸:海風,有;雕塑,都有,但我不禁咕嚕:「嗰幾條圍欄同膠帶究竟乜事?」

ART2.jpg

沒有牆的博物館,似乎仍難逃港式加工。我的疑惑,或者要由美國藝術家Jenny Holzer的參展作品《常理》説起。四張白色大理石長櫈,櫈上各自刻有不同的中文字句,包括「自由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金錢造就品味」等。藝術家在解讀作品時就曾謂,寫上字的長凳,有趣之處在於市民只當作是一張普通長櫈(實際上真的極普通!)根本不知道這是一件藝術品,就這樣坐在長櫈上望着海港,已是一道術品融入生活的風景云云。

ART3.jpg

姑勿論大家是否認同藝術家囗中的高深意念,在港式加工下,4張大理石長櫈結果被膠索帶重重圍困。行遠少少,再看極受港人歡迎「波點女王」草間彌生的招牌雕塑大南瓜。香港人到底對女王比較好,今次不是膠索帶,而是小圍欄。總之,就是要拒人於千里。其實,公共雕塑結合遊人,可摸可坐可互動,正是公共藝術裝置值得玩味的地方。可是,在香港,卻又弔詭地變成奇異的風景,要讓雕塑「真落地」,談何容易?

ART4.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本港一直貴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大都會城市,國家《十四五規劃》又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可預視文化藝術產業是香港未來發展出路之一。筆者期望來屆政府施政可為本港提供整全的文化藝術發展藍圖,早日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配合國家發展大局。

    劉學廉  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