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如何思考香港?

2018-04-30
 
AAA

本.jpg

思考香港是必須的,其中有多重意義。訴諸「私心」,對我們香港人來說,香港既是我們的家園,對自己家園的思考顯然有其需要,不言自明,無庸贅說。訴諸「公心」,即以整個中國為脈絡,就廣義上的社會文化結構而言,譬如公共行政系統,香港可以算是全中國最開放的一個地區,因此對民族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垂範意義。

近年流行一個說法,起於中央的謀臣和香港的建制派,認為香港優勢已失 (傳聞說前有上海﹑今有一帶一路﹑後續有南海) 或港人搞政治太多而錯失良機云云。過去我不敢肯定,今日的我則不能苟同。這幾年中港兩地走,考察的結果是,上述說法乃用作政治手段的居多,其中誤區重重,日後有機會將一點一滴,加以解說。

無論對香港或整個中國,我們都須要思考香港,但問題是如何思考香港。

胡思亂想當然不是思考﹔從意識形態立場出發而相互攻訏更算不得是思考,極其量只是一場罵戰或連場罵戰。

首先必須提出一問﹕今日的「香港問題」僅僅是香港人自己造成的問題嗎﹖套用《批判香港》的分析,今日的「香港問題」僅僅是一個後殖民現象嗎﹖

假如閣下在閱讀《批判香港》一書之後有這樣的一個結論,那可能是你讀的時候沒有認真思考。常人心理總是在讀到批評自己的「敵人」的意見時即覺得「頭頭是道」,往往沒有從批評的原則出發﹔這種心理大概源自「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的馬基維里權謀思維方式。所謂的「批評的原則」之所以稱得上為「原則」必須具有普遍的應用性。說得更淺白一點,如果一個批評閣下的「敵人」的意見能夠成立的話,那麼任何一方 (包括閣下﹗),只要擁有相同的號碼,便必須對號入座,否則便是所謂的「雙重標準」,即同一個標準只用來衡量自己的敵人,卻不能用來衡量自己。

《批判香港》是一個香港人對香港政治﹑社會﹑文化的自我反省。這個反省是必需的,因為任何一個社會﹑民族﹑政府,一旦拒絕自我反省或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都不可能正常運作。任何一個社會﹑民族﹑政府都必須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進步和改善。意識形態的堅持到最後也只可能是一種自我蠱惑的虛妄。

除了香港人必須承擔的歷史包袱之外,我們是否可以在更深遠的層隙中追尋「香港問題」的其它源頭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