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文:講得出的選擇

2018-06-27
余樂文
文化工作者
 
AAA

EASON1.jpg

陳奕迅三奪金曲歌王。(《金曲獎》YouTube片段截圖)

台灣樂壇重量級頒獎禮《金曲獎》曲中人散。香港代表陳奕迅及台灣「星光幫」歌手徐佳瑩成為大贏家。徐佳瑩憑著《心裡學》專輯擊敗張惠妹等前輩,首度成為歌后,並摘下最佳國語專輯。陳奕迅就以《C'mon In》再奪最佳國語男歌手,亦帶領組合Swing的成員Jerald Chan登上金曲獎舞台,奪取年度專輯殊榮,再次為港爭光。

這個賽果不無爭議,因為年度專輯獎重設兩年,兩次的獲獎作品都無獲選為該語言類別的最佳專輯。《C'mon In》今年在國語專輯類別便輸了給《心裡學》,但加入原住民語及客家語等語言的專輯一同比拼後,《C'mon In》就反勝成為最佳專輯。簡單來說,就是其他語言的專輯加入後,扯散了《心裡學》的票源,最終不敵《C'mon In》的鐵票。

出現這情況,原因在於金曲獎行評審投票制。由提名階段開始,評審們會先進行討論,再投票定出提名名單。例如編曲獎的入圍名單,今年經過九次投票才敲定。歌后提名也投票四次,孫燕姿及A-Lin都經過多次討論及投票後才成為遺珠。提名公布後,大約二十名評審會再次討論及投票。若果首輪未有提名人獲過半數評審支持,會篩走最低得票者後再討論及投票,如此類推,直至有候選人取得大多數支持為止。每個獎項都分開討論與投票,亦不會即時在內部公布,故評審們投選年度專輯前,都不知道各語言類別的最佳專輯誰屬。加上金曲獎每年的評審組成都不同,評審準則也因而年年有別,這亦是外界有時難以理解提名及獲獎理由之所在。

不過,金曲獎勝在透明度較高,評審團成員名單會對外公布,獎項的投票結果亦會公開,評審團主席在頒獎禮後也例必接受媒體訪問,講解投票過程及得獎原因,嘗試讓大眾理解評審們的選擇,這是香港完全無法做到的事。TVB每年都會為《勁歌》頒獎禮組成評審團,但通常都是高層負責,客觀程度近乎零。各個媒體能解釋頒獎原因嗎?難道要他們解釋唱片公司如何買訪問時間及播放率?就算無商業利害關係的港台,也不能解釋他們為何偏愛大牌歌手,單純追隨歌曲的熱門程度,而不會選擇質素更佳而相對冷門的作品。這就是香港頒獎禮的問題所在,定位不清,準則模糊,腐蝕樂壇的根基。或許這就是香港的縮影,工程出事、天價項目不斷,開誠布公有幾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仍然認為,MIRROR東山再起的機會並不大,這非關於實力,也不關粉絲動向,而是我覺得,阿MO意外,抄襲事件,歸根結底,都是歸因於其經理人慳皮,表示已無心繼續投資下去,而只是企圖收割,以最快速度去獲取最大利潤,這顯然不利於鏡仔們的長期發展。

    周顯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