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兩岸三地媒體經營新生態 博客作家轉打網上平台

2018-07-12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medium1.jpg

這陣子港台兩地逐漸「移民」到Medium。Medium是較完善的Blogger和Wordpress,亦與前者及Twitter擁有同一創辦人,目標是讓原創人的帖文等獲得應有的回報。這也與近年共享或內容免費的潮流相反,不同於Facebook、Google等以他人的內容來豐富自己作為一個平台的做法。其轉捩點是去年,創辦人Evan Williams辭退了三份一的員工,多是銷售及廣告人員,因為他說明自己的理念並非想以廣告賺錢,或建立一個生意模式,而是讓社會記者、任何寫出有質素文章的人得到應有的回報,構建一個新的文字模型。

這個模式對寫作人非常吸引,尤其在內容越來越變得廉價的年代。有一句名言是,若不需要付出任何費用,便能獲取一些東西 (比方: 文字) ,那即是你就是商品。Medium在這樣的科技發展裡,改良「文字」作為產品或商品的經營模式,把文字創作者、意念分享者應得的回饋給作者。而非把作者或任何人變為商品,就如Facebook被指把用戶資料賣出,用戶是商品,而非用戶以為Facebook上的內容是商品。

作者透過「拍手率」獲利

Medium優化舊式博客平台的關係網,令寫手們更方便看到朋友或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它們的會員制度容許作者可以設定只有會員才看到的文章。會員是付費入會,付費後就可以什麼文章也看到。非會員則每個月可以看到三篇付費文章,這令非會員也能嘗到會員版。作者可因應得到的瀏覽率及拍手率(如Facebook的Likes)去獲利。

很多主流報業亦加入,如The Atlantic或Bloomberg View,加入這個嶄新的閱讀平台。作者和讀者都可得益,而平台盡量不利用到兩方。我一年前開始看它的英文文章和訂閱電郵撮要,獨到的觀點很多,有些甚至是主流不會容許的,且每天會電郵你興趣(Interests,一註冊時要選自己的興趣範圍)裡最多人瀏覽的文章,非常方便。幾個月前,我把自己的博客搬過去,用標籤重新分類了幾篇文章,又加了幾個喜歡的作者,深感其平台的確推動到文字的連繫。但如今它對中文的支援不足,在上面的中文作者也不夠多,標籤數目仍靠大家慢慢建立。希望在不久將來它可以集合華文世界最精彩、甚至在別處不能刊登的文章。

步入「去平台化」的時代

科技影響著我們的意識形態,也日復日去修正成為人類最想要的模式,之後或許步入「去平台化」、「去中心」的時代 ──如現在討論火紅的區塊鏈──Blockchains,把訊息分布的資料運算、保存方法。有傳媒人亦以此為基點,提倡建立新的平台群組,讓作者和讀者用虛擬貨幣進行交流,也是直接回饋作者的做法。早前便看到,一名網媒總編將會設立新的平台,其群組會有免費閱讀,但付費才能評論,這宗旨是相信人人都能寫出好文章,但也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內地近年也有不少自媒體出台,孕育了不少著名的作家和講者。相信十年後,傳媒的模式,已不是今天這個模樣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