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琳:前往大灣區 開拓另一種工作和生活的可能

2018-08-07
傅曉琳
離島區議員
 
AAA

bay area.png

目前大灣區的規劃密鑼緊鼓在推展,未來香港、澳門聯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等地,總計超過七千萬人口,將會聯合推動大灣區發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近日接受訪問,提出了幾個重點和方向,頗值得年輕人去參考。

第一、未來落馬洲將會大力發展河套區,預計深圳和香港之間的人流、 資金流、 物流及訊息流都會以倍數提升,創科發展不再限於香港,創科界的機會和發展將會遠超目前的規模。年輕人如果把握機遇,又有興趣的話,應該投身和參與創科業的發展。國家未來的政策框架和配套只會越來越強和有益於業界的發展。未來大有可能是居於深圳或新界北,然後在大灣區創科城中工作,面向世界。

第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已經開始工作,未來會開設新的網站,讓本地市民多了解大灣區的資訊。如果大家有空周末到深圳、廣州走走,會發現不少商場甚有香港特色,不論設計、商店和交通等都與置身香港沒有分別。一些朋友近年都遊走於深圳與香港,有些更跑到騰訊和華為工作。初期適應確實需要點時間,但慢慢下來也習慣。更有一些是從英美公司被高薪掘角回流,實證未來經濟的焦點很大機會在大灣區。

第三、生活的便捷和稅務的安排往往起了決定作用。香港能夠吸引人才,主要是低稅率,生活便捷以及交通便利。聶德權在訪問中坦誠政府需要時間與大灣區各個城市多談,之後陸續推出便利港人的措施。年輕人一邊裝備自己的同時,不妨對政府抱以信心,也鼓勵官員加快步伐,讓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得舒適,同時也可以多用當地的機場及坐高鐵四出走走。

城市的發展隨著產業和城市規模而轉變,近年深圳和廣州崛起,中山和佛山等地的樓房也迅速發展,未來港人不妨考慮放眼大灣區,先試試多到區內城市走走,然後考慮開展事業。如果單純推動大灣區的概念並不足夠,官員和議員應該積極落實便利本地居民的措施,創造條件讓各個城市走得近一點。

隨著大灣區規劃出台,不但政府需要全新的戰略和協作,年輕人也要慢慢用心去了解當前的發展,才能捉緊機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