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跨境安老福利 還鄉老有所「醫」

2018-10-05
 
AAA

民建聯昨日舉行「跨境安老服務發展和挑戰」圓桌會議,邀請相關專家就跨境養老進行討論,與會者均指出,長者返鄉養老最需要的,是香港的醫療保障。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表示,民建聯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0%受訪長者定居或有意定居內地,當中只有部分人受惠於「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政府有必要研究如何幫助這些長者返鄉安老。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出,隨着大灣區建設,長遠而言相信返鄉養老是一個趨勢,政府應為他們提供便利和支援。

t23532.JPG

昨日出席圓桌會議的還包括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香港復康會總裁梁佩如,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

林正財在會上表示,香港作為關愛社會,政府應該關注返鄉養老長者,不應因為他們離開香港就不再理會。目前無法準確統計有多少長者定居內地。

他說,其實世界上大部分城市的福利都不能離開地域,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特殊城市,在可行情況下應推行一些福利遷移,支持返鄉養老長者。

林正財:合推醫券值借鏡

他強調,政府不是鼓勵長者回內地退休,這應該是長者的一個自由選項。而在研究福利北遷政策,需謹守幾個原則,包括可行性、福利便攜性、內地制度相容性,以及財政可持續性。他表示,知道退休長者最擔心醫療保障,可是內地和香港的醫療制度有很大差異,難以將香港的醫療保障移植到內地。

如何將香港的養老福利北遷,需要各界在幾項原則下多討論,他認為需要私營機構先於內地試行,由政府提供幫助。比如與港大深圳醫院合作推行使用長者香港醫療券計劃,就是很好的經驗。

shutterstock_1115939990.jpg

(Shutterstock)

邱浩波說,他們是社署唯一指定內地代理機構,為「廣東計劃」、「福建計劃」和綜援長者提供支援。

據他們調查,參與計劃的香港長者中,75歲以上佔大多數,其中綜援長者大於75歲的佔84%;廣東及福建計劃大於75歲佔59%。而近年相關計劃新申請個案均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內地醫療負擔重,人民幣升值、內地通脹、物價和傭工薪金上升,令長者難以負擔。

他續說,不少長者都因花光積蓄而回流香港。他指香港對長者應有承擔之義,不能將返鄉養老作為安老問題解決方案。如果大量長者返鄉,亦會影響兩地關係,並影響家庭倫理。對於在內地定居的長者,政府應積極在醫療和安老院舍方面提供支持。

盧寵茂表示,香港和內地的公共醫療體系區別很大。內地是市場主導,醫生以獎金提成為主要收入,內地定居長者普遍對當地公共醫療缺乏信心,亦難以承擔高昂醫療費。

港大深圳醫院堅持港式管理贏得長者信心,但長者也只限使用香港醫療券看門診,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如何改進,需要各界多討論、多研究。

 

轉自文匯報

延伸閱讀